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里的“后”并不是指没有后代,而是说舜因为自己父母的人品不好,所以娶妻的时候没有告诉父母,孟子认为舜的这种行为没有尽到作为后代的职责,所以娶妻这等大事还是先告诉父母,征得父母的同意比较好。
柳承志之前因为如意扶正一事,一再跟三叔商量,无非是因为他是自己在世的长辈当中血缘关系最近的,再有就是他希望如意以后作为当家主母,能得到长辈的扶持和帮助,谁知道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既然三叔继续和他虚与委蛇,就顾不得他的面子了。
柳承志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尽快把事情办了,回到家以后,他让吴槐去找喜婆,商量扶正仪式的事情。又让荣木带了几个健壮的护院去把三叔从余姚“请”回来。
吴槐想到如果是要把白氏扶正,无非是选个日子,一家人吃个饭,再祭告先祖,修订族谱就行了,哪儿用得着请喜婆这么麻烦。不过他前天被骂了一顿,不敢多问,只得照办。
“什么?!老身没听错吧,柳大官人您是要让白氏按照家礼和您拜堂,而不是简单的扶正?”喜婆抽着水烟,满脸疑惑,她帮人接了十几年亲,还是第一次见到有小妾扶正要重新拜堂的。
柳承志就把当年自己下南洋没能和如意拜堂的遗憾,还有当初和如意互赠信物私订终身的事简单说了一下。
喜婆倒是个通情达理的人,直道他们这段缘分不易,就说道:“如此说来,是大官人你重情义,有心了。这样吧,让老身来安排,这都四月了,我们宁绍人家,讲究的五荒六月,最不利于结婚了,所以要办就要这个月内办好,不然就等到秋天了。”
“那就好,多谢您了。”柳承志稍微松了一口气。
“不过嘛,还要问名算八字和请期,还有白氏那边嫁妆准备得怎么样了?”
“八字嘛,夫人当年过门的时候,老夫人就让我去找道士算过了。”周妈在一旁接话道:“这道士说这白氏‘本是瑶台月里仙,笑麾鸾鹤住人间’,,还说她和老爷注定儿女双全,富贵荣华,颐养天年。”
助夫爱子?
柳承志听到这四个字以后笑了,不过想到他在南洋这五年,九死一生,历经艰险,但总能逢凶化吉,不仅报了大哥的仇,还建起了分号,赚足了银钱,难道真的是命数?
“嫁妆吗,我早已让人准备得差不多了。”柳承志说道。
那天晚上如意跟他说她是跟公鸡拜的天地,后来他也听了周妈描述的当年如意过门时寒酸的情景,就决定要送她十里红妆。从正月间跟三叔提起扶正这件事的时候,他就让荣木去准备了。
不过这纳彩是要互相送礼物的,柳承志想起来他送过如意一个星盘,如意送过一个玉玦给他。不过那玉玦后来被他娘又拿去还给了如意,再去找她要回来的话,会不会太唐突了?
主屋庭院这边。
“你听说了吗?老爷好像要把如夫人扶正,以后她就是大娘子了。”
“好像是真的,早上我看见吴管家领着一个婆子进来,那个婆子以前我姐出嫁的时候见过,专门帮人接亲的喜婆。”
“扶正的话,要喜婆干什么?”
“莫不是老爷要跟如夫人重新办一次婚礼?”
“哎呀,那就热闹了!”
如意正带着瑞儿在园子里玩,挺听到两个正在扫地的丫鬟在叽叽喳喳地。
看来那天在山里,柳承志说的都是真的……。
不过看看瑞儿,孩子都这么大了,还办婚礼,不是让人看笑话吗?
但是又一想,她做姑娘的时候,就听人家说大户人家的婚礼,何等奢华,十里红妆,人人艳羡。
美美的当一回新嫁娘,不是每个姑娘的梦想吗?
如意正在这么想着,就看到小环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夫人,夫人,老爷请您带一件信物去正堂。”
“信物?什么信物?”
“说是……纳彩用的信物。”小环忍不住偷笑了。
纳彩?
看来他真的要跟自己重新办婚礼了,亏柳大官人想得出来。
如意赶忙回了房,从衣箱的最下层翻出一个木盒,里面是个灰布口袋,打开来,装着当年他送给她的那个星盘,这个就当是他送的信物吧,自己送给他的那个玉玦当初被冯氏退了回来,现在一直随身戴着。
这块玉玦虽然是她生母留给她的,但本就是送给柳承志当信物了,只是冯氏从中作梗,现在又回到了她手上。
如意想了想,从脖子上取下玉玦,用锦帕包好,带着星盘一起去了正堂。
如意拿出这两样给喜婆看,喜婆拍了一下腿,说道:“行了,这纳彩之礼就算成了,等算好日子我再告诉府上,然后就等着拜堂行大礼了。”
柳承志从如意手上接过那块玉玦,看着她脸上的笑容,心里真是百感交集,这块玉玦,就像这段失而复得的缘分一样,最终都有了一个好的归宿。
过了两天,喜婆派人到柳府通知,婚期定在了四月二十八。
传说当年宋高宗赵构被金兵追杀,逃到宁绍平原,被一位浣纱姑娘出手相救,赵构寻访恩人未果,就准许宁绍人家的女子出嫁,可以用半副凤仪,半副鸾驾。
这半幅凤仪逐渐发展成为成婚前一天在夫家布陈嫁妆,称为“发奁”,送嫁妆的队伍从娘家出发,可延绵数里至十余里,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