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重生之共和国同龄人>第484章 毕业偷窥(上)
着紫砂茶壶,嘴里还哼哼唧唧的跟着哼。

“老师,您又不上班,白拿国家的工资,挖社会主义墙角。”楚明秋将酒放下,笑呵呵的说道。

“老夫最近感染风寒,正调养身体,再说了,老夫已经打了退休报告,就等领导签字批准了。”包德茂摇头晃脑的说。

楚明秋过去将手放在他额头,包德茂挥手将他的手打开:“楚家药法虽深,可治不了老夫之病。”可接下来一句话便让他原形毕露:“今儿拿来的什么酒?酒不好,就自己滚蛋!”

“放心吧,二十年的茅台和新酿的葡萄酒,还有一瓶楚家三十年药酒,怎么样,还不错吧。”

“药酒怎么才一瓶?你楚家就穷成这样了?新酿的葡萄酒?那儿酿的?该不是跟你老爷子学的,蒙事的吧。”

楚明秋嘿嘿干笑两声,很是不满的说:“老师,您这可不厚道,老爷子都走了一年了,您还编排他,诺,这酒要差了,我敢给您拿来吗,不信,您尝尝。”

楚明秋说着拿起一瓶,用开瓶器打开,他不知道包德茂家有没有红酒开瓶器,自己带了个,找了下,没看见玻璃杯,便拿了个紫砂茶杯。

“葡萄美酒紫砂杯,逍遥冷眼看世界;老师,您品一下,觉着怎么样。”

包德茂将茶壶放下,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下,眼睛微微睁开,摇头晃脑的说:“不如法兰西多也,却也勉强可以下咽,坐下吧,看看桌上的报纸。”

说完之后,包德茂依旧闭上眼,边品酒边听着《打虎上山》片段,收音机里,杨子荣一腔正气,冒着满天雪花在密林中向虎穴跋涉。

楚明秋拿起桌上的报纸看了眼便微微皱眉,这是去年十一月十日的文汇报,头版文章是《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作者是个姓姚的人,楚明秋看过几篇他的文章,感觉这家伙的理论水平也就那么回事,比起眼前的爱喝酒的老家伙来差远了。

《海瑞罢官》这折历史剧成于1961年,在燕京公演时,楚明秋还去看了,当时可谓冠盖云集,中宣部、燕京市委,民盟领导人,全数出席,主演是京剧名家马连良,马连良和楚家很熟,是戏痴的朋友,岳秀秀喜欢看戏,托他搞到两张票,让楚明秋陪她去看了。

这篇文章楚明秋早就看过,当时他就觉着这姓姚的简直无理取闹,非要把一出戏,上纲上线,除了惯常的用阶级斗争哲学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外,还强行牵扯到从1961年开始的平反和单干上,甚至还在影射该局是为彭d怀鸣冤,完全超越了学术争论范围。

这样一篇文章在他看来,无疑是胡说八道,不过是一些无良文人为取悦当局而作,与前世那些砖家叫兽叫嚣的什么“待富者”“提高最低工资对工人不利”“房价低了损害人民利益”等等,如出一辙。

他抬头想问,包德茂开口说:“一份一份的看,想好了再说话。”停顿下,又补充道:“我教了你十二年,该教的,教了;不该教的,我也教了,今天是毕业考试。”

“老师,别驾,您肚里的墨水,我还学完呢。”楚明秋的语气轻佻,可神情却郑重,他当然知道,包德茂绝不是偶然说这番话的。

“少废话,认真看,我看看,我这十二年是不是浪费在一个蠢材身上。”

楚明秋倒吸口凉气,半天才勉强笑道:“老师这样说,学生就不得不拿出全力来,怎么也要考个好成绩。”

包德茂没再开口,手里依旧打着拍子,无声的跟着收音机唱着。

文汇报的下面是人民日报,不过却是十一月三十一日的,在第五版,而且加了编者按,编者按认为,这是正常的学术讨论,是关于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剧的正常讨论。楚明秋觉着这个编者的观点倒是很理性,如果,姚文的那个分析方法,以后谁还敢写历史剧,谁还敢写历史人物,一百年前,也没共c党啊。

在人民日报下面,则是北京日报,北京晚报,还有红旗杂志,另外,还有一些外地报纸,比如津城,甚至还有西安济南等地的报纸,当然也有重要的《解放军报》。

楚明秋一篇一篇的看,渐渐的,他看出点眉目来。在这些所有文章中,外地报纸和解放军报,都是在十一月十二日便转载了姚文,而且没作任何表述,基本上都是头版,只有燕京,还有人民日报和红旗,在十一月底转载,还加了编者按。

他仔细想想,忍不住倒吸口凉气,背脊上的寒毛都竖起来了,心里有几分紧张有几分惊喜和轻松。

“老师。”

包德茂坐起来,看了眼桌上的座钟点点头:“一个半小时,不错,我用了三个月才想明白,你说说吧。”

楚明秋想了想,清理了下思路才小心的开口:“看来吴晗,不,有一批人要倒霉了,燕京的甄书记,甚至太子,都要倒霉了。”

楚明秋说着小心的看看包德茂,包德茂面无表情,手里不知什么时候换了个玻璃杯,杯里有小半杯红酒,他轻轻抿了口酒,楚明秋继续说:“在最初,我看这篇文章,认为不过是学术讨论,当时只是有点奇怪,文章怎么就敢点吴晗的名,他是燕京市副市长,是中央管理的干部,按照常理,报刊上要点名批评,必须得到中央批准,所以,我当时有疑问,只是没有深思,我疏忽了。”

“少说废话。”包德茂插了句,楚明秋喝了口酒才接着所:“现在看来,这篇文章的来头不小,从转载时间上看,燕京


状态提示:第484章 毕业偷窥(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