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血案迷踪>第249章 缅北大捷

1

更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

水上源藏将刀锋猛地往下一拉.一股血花豁口处喷溅而出;然后.水上源藏手腕一翻.刀锋向上再猛第一拉.一条长长的刀口出现在腹部.浓稠的血像红油漆一样.汩汩而出.

豆大的汗珠从水上源藏额头渗出.剧烈的痛苦使他再也无力盘坐.身体缓缓向前倒上.脸上肌肉痛苦地抽动着.张着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他绝望的眼神看着鲁雪华.似乎带着几分祈求.希望鲁雪华能充当“介错人”.早点结束他那锥心的痛苦.

鲁雪华抬起了手枪.扣动了扳机.

大口径子弹准确地射入水上源藏的心脏.瞬间将他心脏击得粉碎.

水上源藏身体猛地抽动了一下.然后再也一动不动.嘴角挂着一丝满足的微笑.

整齐叠放的军服上面.整齐地叠放着三封信.最上面一封.用毛笔工楷写着“给中国军前线司令官”.打开一看.是水上源藏以密支那城防司令官名义签发的投降书:

“密支那大日本帝国武士:

作为军人.你们在弹尽粮绝的条件下.坚持战斗一个月之久.已经圆满地完成了使命.为保全你们宝贵的生命.我命令:

立即停止抵抗.就近向中国军队缴械投降.

密支那城防司令官 水上源藏.”

第二封信封上写着:“致中国新一军军长 孙里仁将军”.

第三封信封上写着:“给内子惠子及孩子”.

鲁雪华将两份书信仔细收好.然后回到坦克里.他拿起话筒.深深呼了一口气:然后一字一句:“报告军长.水上源藏已经自杀.并签署了密支那日军已经投降书;请停止对日军的继续攻击.并广播水上源藏的投降书.督促残余日军投降.”

装甲营沿着满是瓦砾的街道前行.坐在坦克上的步兵警惕地注视着两旁楼房的每一扇窗户.每一个空隙.唯恐有手雷、炸药包或冷枪从天而降.

奇怪的是.装甲营毫发无损地穿过了密支那城区.來到了中国军队的防线.

孙里仁就在前沿指挥所.

鲁雪华将两封信交给孙里仁.

孙里仁将水上源藏写给他本人的信抽出一看.里面是用漂亮的圆体英文手写的英文书信:

尊敬的约翰:

尽管我知道你已是中国军队的将军.但还是请允许我还是这样称呼你在大学时的英文名字-约翰.你还是像你学生时代一样.机警、冷静、睿智.

我们在这热带丛林刀兵想见.是你我作为军人的宿命.你的出现.使我苦苦支撑的防线逐渐瓦解.密支那城区被攻破只是时间.

几千日军士兵浴血奋战.死伤枕藉.但军部还是要求我部坚守.无疑是自寻绝路.

作为军人.更加懂得生命來之不易.可惜战场军令如山.不容置辩.但那些年轻的日本士兵.我想留他们一条生路.昨晚.我已经将全部伤员渡过江去.并且下令今天凌晨6时.密支那所有部队停止抵抗.希望贵部能依照《日内瓦公约》.给这些放下武器的日军士兵以人道待遇.

军部前日刚刚晋身我为少将.自俄日战争以來.大日本帝国还沒有一个将军被对方俘虏.这也就意味着我必须一死以报天皇陛下.

永别了.约翰.

作为对手.衷心向你和你英勇的军队致敬.

水上源藏 昭和十九年 绝笔.”

水上源藏留给妻儿的.是一封日文信.还有一束头发和一张全家福照片.

孙里仁将信笺交给鲁雪华.鲁雪华翻译道:

“惠子爱妻:

两月苦战.吾部已弹尽粮绝.失败指日可待.作为武士家族后人.投降是不能容忍的耻辱.故我会以死报效天皇.

孩子的培养重任就拜托爱妻了.

将來日本.肯定需要大量建筑人才.还是让两个孩子学习土木工程.已了我未竟事业.

水上源藏 昭和十九年 绝笔.”

孙里仁接过信.交给身边的通讯主任:“通过葡萄牙中立国.将这封信寄回日本吧.也算我尽到对老同学的一丝情谊.”

m4坦克上临时装上高音喇叭.在密支那断壁残垣中來回穿梭.反复播放鲁雪华的日语广播:“中国军队正告残余日本士兵.你们司令长官水上源藏已经下令放下武器.抵抗已经沒有意义.高举双手走出从掩蔽处走出來.我们保证你们人身安全.并给你们战俘待遇.”

一个个满脸漆黑、胡须拉茬、神情木呆、身形枯槁的日本士兵.从残破的楼房里、从隐秘的地堡里.一个个缓缓走出.被中国军队押送.走向战俘营.

孙里仁的吉普车停在大榕树下.

一个班的战士在守卫者水水上源藏的遗体.

水上源藏的双眼还大睁着.双手还死死握着插入腹部的刀把.

伤口处散发着刺鼻的腥臭.引來不少苍蝇在周围盘旋.

孙里仁來到老同学的身边.亲手为他合上眼睛.

“雪华.去把军医找來.将水上源藏的肚子缝合了.再好好安葬.水上毕竟在美国上过学.受过欧美人本主义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给予伤兵们一条生路.不让剩下的日本兵做垂死挣扎.证明他骨子里还有一些人道主义的思想因子.也减少了我军伤亡.就凭这一点.我尊重他.”

历时3个多月的密支那作战至此结束.密支那战役的胜利.使盟军获得战场主动权.并将战线推向缅甸中部.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的第一期作战任务也胜利完成.

密支那战役的胜利.使盟军获得缅甸战场主动权.对于中国來说.意味着中国西南战略形式的得到根本改观.抗日大后方更加稳固.危险的驼峰航


状态提示:第249章 缅北大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