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数据三国>第二十四回 仲颖攻城废少帝 孟德献刀谋董贼 2

张辽、高顺二人也是进了科学城才知道城中竟然还藏着两万雄兵。这可当真出乎预料之外,更超出二人想象的是,城中百姓众多,却不缺粮草、房屋,好像建城之时便想到今日一般。一番打听之后二人才知道是南烨法师早有准备,这可真是惊呆了二人。至此二人方信南烨大道不虚,真有圣人之能。

听南烨问起守城之策,高顺献计道:“我等进城之前皆不知法师城中伏有重兵,那董卓恐怕更不知晓。何不让两万士卒内穿战甲,外罩百姓衣衫登城而守?如此一来董卓定然轻敌,我军一战可挫其锐气。”

南烨没想高顺也颇有智计,赞扬道:“高顺所言在理!当真是条妙计,我等便依此计而行。”

“法师且慢!”南烨话音刚落,张辽就出言打断道:“法师与其让士卒换上百姓常服,不如让守城百姓也穿上盔甲,如此方是上策!”

南烨闻言奇道:“高顺之计是示敌以弱,诱敌来攻,使其轻敌。文远之计又是何意?怎么似乎与其相反?”[

张辽笑道:“法师难道不知兵法有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数日之前洛阳城下一战,法师尽得城中士卒盔甲、兵器两万套。此事不光我知,吕布等人同样知晓。法师若有盔甲在手却不发给百姓做守城之用,岂不惹人生疑?不妨就让两万士卒整装出战,吕布定会错以为法师虚张声势让百姓披甲上阵,如此方为轻敌之道。”

南烨一挑大指道:“高!实在是高!那文远让协助守城的两万百姓披甲又是何意?”

张辽解释道:“百姓登城协防难免遭遇弓矢,有了甲胄在身便多了一层防护,此其一也。其二是百姓上城相助之时,定然在士卒登城之后。此时法师轻敌之计已成,董卓、吕布正不知城中虚实,见了百姓披甲,定会以为城中还有伏兵数,胆气一丧岂有不败之理?”

南烨早知道张辽攻城的战绩不多,却格外擅长防守。今日听他一番计策果然非同一般,不但注重细节,而且将吕布的心理都算了个通透。这计策还没施行,南烨便觉得此计可成,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吧。

帐中不但南烨看好张辽之计,其他人也对张辽、高顺刮目相看,更是对南烨心折不已。众人仿佛都产生了一种错觉,好像南烨法师早知道有今日一战,所以才囤积粮草兵马,才转移百姓南下,才招揽二将前来献策,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打赢这一仗。

若当真如此,南烨法师大道通神矣!又怎能不让人万分佩服?更可怕的是,在座众人大多知道,在这科学城下,还有一条通往洛阳城中的密道没用呢!这要有多高深莫测的心智才能算计到这个地步啊!董卓、吕布之流好像都如跳梁小丑一般被南烨法师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种有如神助的感觉让南烨麾下每一个将领都充满了自信。他们都坚信此战必胜,更相信南烨法师是天下敌的,只要跟随南烨法师就不会有失败。

南烨计策已定便继续安排众将防守四门,张辽、高顺守东门,赵云、张世平守西门,史阿、司马俱守南门,王越、苏双守北门。南烨带领典韦、周仓、韩虎四路接应,专门对付吕布登城。

张辽、高顺见自己新投,南烨便让二人统帅重兵独守一门,足可见其信任。两人也憋足了劲头要好好表现一番,不能愧对南烨法师的知遇之恩。

南烨在城中刚布置好,董卓大军便到了城下。董卓见城墙之上旌旗招展士卒数便吓了一跳,问吕布道:“奉先不是说那南烨只有三千人马,怎么守城士卒如此之多?”

吕布自己还在纳闷又怎么答得上来?正在为难之际麾下魏续插话提醒道:“将军怎么忘了,南烨先前得了城中守军盔甲两万套,此时定是以百姓假扮士卒迷惑我军。”

一经提醒吕布顿时恍然,对董卓道:“义父不必心忧,此乃南烨虚张声势之计!城上守军皆百姓所扮,不足为虑!”

董卓也想起上次大战损失了两万套甲胄、兵器,直到现在还没补齐。于是点头道:“既是如此这便攻城吧。”

吕布刚要领命,董卓身后李傕谏言道:“主公莫要心急,文优曾言那南烨诡计多端又精通术法,万一他会那撒豆成兵之术,我等岂不吃亏?不妨先试他一试。”

董卓听李傕一说也有点含糊,便问李傕道:“稚然想要如何试之?”

李傕道:“可让奉先将军先在城下叫阵。若是城中兵马众多,南烨定然出城一战,若是虚张声势必然不敢出城。如此可探城中虚实。”

董卓闻言深以为然,便令吕布上前挑战。吕布一拍胯下赤兔宝马越阵而出,来到科学城下高声叫道:“南烨鼠辈,可敢出城一战否?”

南烨就在城上,怎能听不到吕布在城下叫嚣?他心中不禁感叹:吕布这人变得也太快了点,真是翻脸不认人,前些日子在丁原营中还法师长,法师短的,今日一见便成了鼠辈了。

如今南烨占据城池地利,怎么会去与吕布野战?见吕布翻脸情,南烨在城上说道:“吕将军多日不见英武依然。对于将军武艺,我是真心佩服的。可是将军的人品实在是令人鄙视。建阳公待将军如同亲子,可将军为了高官厚禄竟然杀父投贼,认贼作父。如此行径若骂你是卑鄙小人都侮辱了‘卑鄙小人’这四个字。真不知道你这不要脸皮的混蛋还有何面目在城下挑战于我?”[

吕布斗嘴哪里是南


状态提示:第二十四回 仲颖攻城废少帝 孟德献刀谋董贼 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