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数据三国>第五十三回 曹丕继位封三王 南烨出兵入西凉(10

交州科学院中将霹雳车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是用于防守,二是用于进攻。守城的霹雳车要求射程远、威力大、经久耐用。攻城的霹雳车除了威力要求之外还要便携。马钧除了在这两个方向上有所建树之外,还想尽办法简化霹雳车的制造。贾诩手中的图纸就是一种最简易的霹雳车,虽然使用寿命比不上交州制造,但好处是可以随时搭建,而且不需要工匠有太高的水平。

南烨得了图纸大喜过望,便命士卒伐木制造,准备攻城。城中的西凉刺史韦康见城外士卒打造攻城器械十分焦急,便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由于整个西凉的兵将都集结在冀城之中,韦康的可用之人不少,除了参军杨阜之外,韩遂旧将杨秋、侯选,抚彝将军姜叙尽在城中,还有统兵校尉尹奉、赵昂、梁宽、赵衢皆是能征惯战之将,杨阜宗弟七人也同来助战。

韦康问众将道:“如今南烨在城外打造器械准备攻城,诸公可有克敌之策?”

杨阜道:“我观城外南烨士卒约有五万之众,并不比我城中兵多。就算打造攻城之器,也不过是冲车、云梯等物,只要我等严守城池不足为惧。待南烨粮尽或是许昌援兵一到,冀城之围自解。”

南烨、马超的细作无法偷袭城门就是因为城中兵马众多,少量细作难有作为。杨阜建议守城,也是稳妥之法。

杨秋、侯选知道马超厉害,并不敢出城交战,也都赞同杨阜之意。不过抚彝将军姜叙却不把城外兵马放在眼中,说道:“义山之言谬矣。城中兵马既然不少于城外,为何不出城迎敌?”

姜姓是西凉大姓,此时尚未出生的姜维与其父姜冏算起来都是姜叙同族。杨阜不敢忽略姜叙的意见,耐心解释道:“南烨自黄巾之乱以来南征北战未尝一败,董卓、袁绍尽死于其手。此战又用马超为先锋,曹丞相便是被其所杀,西凉羌人皆望风而降。休说我等兵马与南烨兵马相差不远,便是再多些兵马,恐怕也不是敌手,还是借助城池之利为好。”

尹奉受姜叙管辖,他听杨阜说完便道:“杨参军莫要长他人志气,南烨马超固然难敌,我等还可用计取之。纵然不能一战而胜,遣些兵马出城,趁夜毁其器械总归不难。”

姜叙闻听此言大笑道:“此言正合我意!与其坐视南烨在城外安心打造器械,不如抢先出城毁之。能多拖延一日,对于我等也是有利无害。”

韦康听姜叙所言也不无道理,既然已经打定主意守城拖延时日,当然希望南烨越晚攻城越好。于是韦康问众将道:“不知何人愿趁夜出城一战?”

姜叙拱手道:“末将愿往!”

统兵校尉赵昂道:“杀鸡焉用牛刀?不用将军出马,末将愿前往一战。”

杨阜见众将争先也觉得此法大可一试,纵然损失些人马也不影响守城。不过他还是小心提醒道:“诸位将军莫要轻敌,可率骑卒乘快马速去速回,只烧毁器械便可,不必恋战。”

西凉产马不缺骑兵,众人一番商议之后,便决定命尹奉、赵昂统帅骑兵两千,各束干草一捆,趁夜出城烧毁正在搭建的攻城器械。

南烨大军屯兵冀城东门外,尹奉、赵昂却趁着夜黑风高领兵出了西门,而后绕道而行,往南烨打造霹雳车的后营潜去。

尹奉、赵昂自以为行事机密,却不知南烨在城内城外皆有细作暗哨。城内的细作虽然因为兵马天黑出城不能离城报信,可是城外的探马见城门一开,便回营报告南烨。

探马为了快速报知消息,并未等到所有兵马离城,因此不知尹奉、赵昂引兵多少,也不知他们的进攻方向。不过他们也无需知道,因为有南烨在,一切都不是问题。

南烨闻报立刻下令将士紧急集合,而后施展出寻星、显星、寻魂、定位等一系列技能,将出城兵马的人数、方向、领兵之人尽收眼底。

将星录:尹奉,字次曾。初为历城统兵校尉。马超杀凉州刺史韦康,尹奉与梁宽、赵衢、赵昂等结谋为康报仇,举兵讨伐马超。马超血洗历城,尹奉全家皆被杀,后夏侯渊领大军至,马超遂弃城,尹奉后为敦煌太守。

将星录:赵昂,字伟章,天水冀人。汉末时曹操部下。初为羌道令,后徒居州治冀城。马超攻占冀城后劫其子赵月为人质,赵昂不为所动与妻子王异坚守三十天至夏侯渊的救兵解围,其子赵月终为马超斩杀。

南烨虽然施放技能估算出尹奉、赵昂有两千左右骑兵,可是由于他们绕城而走,南烨并不能确定二人要偷袭大营何处,无法布置伏兵,只能命各营人马小心戒备。

庞统和贾诩听说敌军有两千人马,便知他们不是全面进攻,因此在中军帐、粮草库等关键位置重点布防。制造霹雳车的工匠营寨也是重点保护对象之一。

尹奉、赵昂乘着夜色,人含草马衔枚,隐形潜踪接近了南烨营盘。只见营中漆黑一片并无动静,后营中高高搭起的霹雳车架正好为二人指明了方向。二人对望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喜色,皆认为南烨并无防备,便身先士卒发起了冲锋。

两千骑卒之前为了确保行军不被南烨察觉,并未让马匹全力奔跑,只是缓速而行。此时得到军令,纷纷扬鞭策马加速前行。可还没等战马速度提起,便听对面营中一阵鼓响,紧接着便听到“嗖嗖~”破风之声。

尹奉、赵昂一听风声便知不好,显然是营中有了防备开始放箭。深夜之


状态提示:第五十三回 曹丕继位封三王 南烨出兵入西凉(10--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