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进步源于对生活认知的深入。
夕阳西下,该回家了。本来儿子在幼儿园一直表现挺优秀,年年代表班级参加各种比赛全部获奖,老师表扬更是无数。可刚刚上一年级的头两次考试只有七十来分,妻子非要送他去补习班而我却坚决反对。
我为什么反对?
儿子在幼儿中班的时候,为了让他更优秀,我们送他进了音乐、美术班。一个月后,我发现儿子没有以前快乐了。他常常对我说谁谁比他强,谁谁比他好。按理说我应鼓励儿子赶超别人,但有种不祥之感强烈的作用于我的心,我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儿子正在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下,而他的内心还没根本没有自救的力量。
教育是在发现孩子天赋的基础上,为其建立人生自信完善真善美的一种生活。如果在孩子还没有发现自己强的那一面,就断然把艰难的学习任务压给他,他的未来人生不但不会对学习产生情感而且在性格上很容易产生抑郁。当时幼儿园没有分数比较,妻子被我说服,儿子退出了学习班。
现在怎么办?
平日喧闹的大街,今天一下子变得特别神秘。道路两旁的树木象得着了谁的命令,威严矗立,不准一个人上街。面对寂静的街道,我除了减慢回家的速度外实在没有别得办法。
一进家里的客厅,看到妻子正与儿子在沙发上玩。我凑过去,妻子才去做饭。儿子手拿他的战利品兴奋地说:“爸,这些都是我今天打动画卡赢的。”
“你真棒。”我说。
儿子正手舞足蹈为我讲述他取胜的经过。“王喜乐,你学习要有这么上心成绩能那么差吗?!”妻子的声音从厨房里传了出来,家里一下静了。接着妻子出现在客厅门口,接着说,“才一年级,如果不尽快把学习赶上去就没希望了。老汉,全怪你,现在你还有啥说得,快半学期了,你所谓的时间能证明一切,证明了啥?”
我沉默了,儿子也低下了头。
“王喜乐,以后每天回家先学习,只有把成绩搞上去后才能玩。听见了没有?“妻子严厉地说。
“你直接说不让玩就算了。”儿子嘟囔着。
“你还有理了,有本事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我就啥都不说了。明天做好去学习班的准备。”妻子的声音又高了八度。
儿子玩兴全无,耷拉着脑袋进书房写作业去了……
晚上,待儿子睡着,我对妻子说:“孩子的学习问题是个难题,我想”,“得得得,”妻子打断了我的话,她说:“这次再也不能听你那些歪理了。”
我看正面受阻就试着佯攻,说,“我上技校时结识了一位杨老师,他从小处着手,他那些有关生活的朴素哲理式的教育犹如一盏明灯,虽然我和他只相处了一学期,但我觉得学到了终身受益的东西,从那时起才从心里开始接受学习,工作这么从年后阅读式学习的习惯不但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强,使生活显得顺畅无难。我们的孩子还小,还不知道学习为何物,强压式的学习对他的人生发展没有任何意义。送他进学习班暂时肯定能获得分数上的满足,但这种行径无法让孩子获得自我成长的能力。你看看四周邻居家的孩子,越大越不学习的情况还少吗?”妻子看了看我,默默不语,我接着说,“孩子为我们带来多少欢乐,为什么一上学,家庭的欢乐就被这该死的学校学习搞变味了呢?这正常吗?你我都是老师都好好想想!”。妻子还是不语,我继续说,“在教育孩子前,首先要确立明确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想把孩子将来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大的目标咱也没有,但我想怎么也不能让现在的学校教育把儿子变成一个性格不良的人。为此,我研读了大量中外教育论著,觉得有些理论准备了。”
“理论咋,快半学期了,儿子的考试成绩还是不行。”妻子说话得口气柔和了些。
“确实,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从幼儿园的优秀到现在的差生,你我心里都不好受,像是当头挨了一棍,但我们必须冷静分析其中的原因,不能指责孩子,更不能人云亦云。过去儿子优秀,主要表现在动态活动中,可现在学校学习是静态的,出现不适应很正常。如今最当紧的是帮助孩子慢慢接受属于自己的学习生活,而不是利用未成年孩子的心理逼着他去学习。”
“唉!” 妻子长叹一声,眼里露出了往日的柔情。
我看她有点被说动,就趁热打铁赶忙说,“多数孩子一上学就考一百分是不正常的。他们早早到各种学习班去接受知识化的成人化教育是早期教育的误区,很容易使孩子的大脑成为铁板一块,缺少对生活的理解力,成为性格不良少年。更可怕的是,有些大人没有教育目标,把孩子当作自己的脸,总想在一夜之间制造出个神童,一鸣惊人,借助孩子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谁不想让别人夸自己的孩子。”妻子说。
“这就是虚荣心。”我说。
“谁没虚荣心。”妻子感叹地说。
“我俩都在学校,最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年从小学上来的学生,平均成绩低于90分的都只是个别,可二三年后,到初中毕业却出现成批不想学习的孩子。学生对嬉戏之事缺乏自制,时不时出现暴力事件,有的连羞耻心都没了。你不想让王喜乐也变成那样吧!”我和气地说。
“王喜乐要成了那样的孩子,那生活真就没意思了。”妻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