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局势已经稳定,若是能招揽陆逊、诸葛亮和庞统,自己以后要面对的压力就会小很多。袁熙也决定返回幽州,与鲜卑进行最后决战,将袁谭出兵五万帮助自己的事情拿出来与司马懿和贾诩商量,想看看他们两人对这事的看法。
司马懿对危险较为敏感,袁谭又不会甘居人下,猜测袁谭不怀好意。袁熙也认为袁谭不会平白无故出兵,也同意司马懿的看法道:“大哥此番出兵应该也是想借机立功,在父亲面前表现自己,好成为大将军的继承人。”
想要立功表现自己,这是最有可能的,不过贾诩却迟疑道:“大公子若只是想立功,我们自然可以送些功劳于他。就怕他嫉妒主公屡立战功,想要对主公不利!”
“对我不利?”袁熙也是疑惑道:“幽州十万精兵,就凭他的五万青州兵还能夺了自己的幽州不成,难道他要勾结鲜卑对付自己?”贾诩摇头道:“勾结鲜卑必遭世人唾弃,大公子还没有这么蠢,为了对付主公,而将自己也赔掉,不要忘了,大将军膝下还有一个三公子呢。”
司马懿似乎有了新的思路,提醒道:“莫非是想要在半路上伏击主公?而对付鲜卑就是一个调兵北上极好的借口!”袁熙和贾诩思考着司马懿的看法,还真有这种可能,贾诩担忧道:“那主公还是要早做准备,不如绕道并州,然后命赵将军来接应主公。”
袁熙想了想,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虽然不愿相信兄弟之间会如此绝情,不过为了继续家业,历史上有太多骨肉相残的故事,所以袁熙决定听从贾诩安排,绕道并州。
在离去之前,袁熙准备去看望下蔡文姬。袁熙本身就是个爱好文学、喜爱音律之人,只有阅读与弹琴才能让他真正地安下心,太平要术上也记载了几首经典的古曲,刚好去请教一番。
蔡府坐落于洛阳一偏僻处,虽然有点衰败,不过袁熙命人帮忙维修,也不是很冷清。当袁熙来到蔡府,管家见是袁熙,自是去禀报蔡文姬。蔡文姬闻得是袁熙亲自前来,也是收拾一番才出来相见。
袁熙上次见蔡文姬之时,刚从匈奴脱难,穿的是粗陋的麻布大衣,这次换了汉服,身披一袭白色长衫,头发挽起,精神焕发,再也没有刚回来时憔悴的样子,那容貌更是超凡脱俗,就是袁熙也有点入迷,一会儿才问道:“文姬姐姐在此生活习惯吗?”
蔡文姬微微一笑,向袁熙鞠躬感谢道:“自然是家中舒服,不用担心受怕,还是要多感谢将军搭救之恩。”袁熙上前将其扶起道:“文姬姐姐不必如此客气,你乃大汉天下闻名的才女,若是流落匈奴,是多么大的损失。这次将你接回来,我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
说完,袁熙走向蔡文姬写作的桌子,欣赏着蔡文姬的作品,这首词描述的是匈奴南下时,大汉百姓经历的苦难,也夹杂着蔡文姬对太平盛世的渴望。蔡文姬静静地等待着袁熙的点评,不知这个天之骄子对文学造诣如何。过了良久,袁熙感叹道:“身为乱世人,不如太平犬,我们有着太多的无奈,文姬姐姐若是没有这场经历,也写不出这般真情实感。”
蔡文姬也是幽幽一叹:“将军所言极是,一个文人,若是没有特殊的经历,写不出真正的诗词。文姬所写的诗词并不是想要将军感伤,而是想要将军能早日平定天下,还天下太平。”
袁熙想起自己的兄弟都可能为了继承大将军之位,想要迫害自己,要平定天下谈何容易。袁熙沉默不语,坐在焦尾琴前,开始了自己的弹奏。袁熙最擅长的是高山流水,这首曲子也很符合自己的处境,自己一心为天下太平,皇帝不理解,以为自己觊觎他的皇位,兄弟不理解,以为自己贪婪父亲的大将军之位,心中烦躁,唯有在音律之中才能找到自由的天空。
蔡文姬也是沉醉在袁熙的弹奏之中,在曲中,可以感受到山的雄伟和宁静,江河的惊涛骇浪和风平浪静,出听只是展现一副大好河山的自然风景的美好画面,不过静下心来感觉,动与静矛盾不就是弹奏者的内心吗?这个袁熙年纪轻轻,音律的功底居然比自己还要高,真是个有趣的人。蔡文姬虽然年纪比袁熙稍大,不过也难免对袁熙动心,也只是一瞬间而已,就当自己飘飘然的时候,袁熙也停止了自己的演奏。
袁熙专心地演奏,完全没有注意蔡文姬的变化,对着焦尾琴称赞道:“焦尾琴名不虚传,只是可惜,我忙于战事,久疏音律,已经弹奏不出之前的水平了。也只有文姬姐姐你能配得起这把琴!”
蔡文姬猜得袁熙擅长音律,又喜欢这焦尾琴,决定将此琴赠于袁熙道:“峨饿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将军这曲高山流水实在不是文姬可以演奏的,文姬就将这焦尾琴送与袁熙,希望空闲时能解将军心中忧虑。”
袁熙弹奏的高山流水自然已经不是最初的版本,而是由自己的心中所想,随意发挥,将自己孤独矛盾的内心寄予在乐曲之中。蔡文姬不愧是音律才女,能将自己掩藏着的寓意洞察。袁熙婉拒了蔡文姬的好意:“君子不夺人所爱,难得文姬姐姐这一知音,我已经心满意足。我即将前往幽州,今日也是特来与文姬姐姐来告别的!”
蔡文姬虽然与袁熙相处时间不长,彼此却能相互欣赏,马上要离别了,心中难免惆怅。不过想起袁熙乃是心系天下的英雄人物,于是安慰道:“将军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