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明掏出两锭银子给赵乾。
后者推诿了一下,还是接过去,安排了一下,很快便找了几个百姓,扛着锄头铁球麻绳等,一同前往鹰嘴山。
碧蘅哭的死去活来,温婉儿和小丫鬟唤儿左右搀扶着她,也跟着抹眼泪。
元宝蜡烛点燃,众人先叩拜,道明来意请往者勿怪,便开始挖坟。薄薄的棺木打开,尸骨入殓,用布袋装起来,送到碧蘅手里。
“多谢赵大哥帮忙。”刘清明道谢。
“刘大人折煞小人了,以后若是刘大人有需要,随时吩咐小人便是了。”赵乾连道不敢。
回到郑郡,按照规矩,刘清明代替碧蘅邀请帮忙的百姓吃了一顿饭。
席间,刘清明询问赵乾为何不当差了。
才知道,原来郑郡的郡丞,并非良善。难民们之所以在郑郡很少看到,那是因为被他派人赶出城了。
还有上次刘清明打虎,剿灭鹰嘴山山贼的事情,也都成了郡丞的功劳,在奏书上全写成是在郡丞安排之下,刘清明才为民除掉两大祸害的。
跟着这么个郡丞,看着百姓被赶出城,一粒米都不肯发放,赵乾看不过去,不愿再当这个捕头。
“还不如现在逍遥。”赵乾笑道。
他现在,与交好的友人,谈天喝酒,快活的很。
比当捕头,天天受郡丞的鸟气来的痛快。
“碧蘅多谢恩公,多谢赵大人,还有几位大哥将家父家母尸骨起出。请受碧蘅一拜。”正说着,碧蘅在唤儿的搀扶下走出来,向众人道谢。
“碧蘅姑娘客气,刘大人侠义,他吩咐小人自当照办,这点忙不算什么。”赵乾说道。
碧蘅微微施礼。
“多谢恩公。”
刘清明哼哼了两声,娘的腿的,还跟他置气呢!
告辞了赵乾,马车继续上路。
一行人没有经过东郡,从郑郡改道,向封丘出发。
进入封丘地界,看到的便是水泽、干裂的土地,荒芜的田地,光秃秃的山脉。路上见到的流民不多,因为很多人都已经离开家园,去乞讨求生去了。
路过的村庄,只有残垣断壁,被大水冲垮的泥墙。
大水退去后,留下的只有满目的疮痍,还有为数不多的老人,孩童没有力气离开去行乞,衣衫褴褛的坐在臭烘烘的草垛,要不然就是用树枝杂草搭建的窝棚前,无力的嗮着太阳。
天气渐冷,很多人穿着的连衣衫都不算,只是一些破烂的布条罢了。
“看来,这里受灾很严重。”方绥鹤微微蹙眉,一路上见到太多流离失所的人,现在看得到,依然感到触目惊心。
“老丈,家中还有什么人吗?”路过一位老者身边,方绥鹤下马询问。
“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妻儿都死了。”老者无力的摇摇头,干瘪双手,抓着一只陶罐,里面盛放着水煮的草叶。
“都是受灾死的?”
“不是,大儿子被抓去从军,二儿子被抓牢里去修建长城,就再也没回来过。”老人无力的说道。
几个蓬头垢面的孩童,见刘清明一行人穿着整齐,围着马车向里面的人讨要吃的。
“清明哥,我们还剩一些干粮,能不能给他们啊?”青莲不忍心,一路上见到这样的孩子,能分点就分点。
到了这里,干粮剩下的也没多少了。
“给他们吧,我们很快就到封丘县城了。”刘清明点头应了一声,青莲将所剩下的肉干和馒头,全都拿了出来。
顿时一群人围了上去,讨要。
“任重道远啊。”刘清明叹了口气,这些人,你就是给他们银两都没用,走不动离不开,拿着银子也只能继续吃树叶啃树皮。
“我们走吧。”
马车继续上路,来到封丘县地界后,速度放慢了一些。
所过之处看到的要不然就是荒地,要不然就是荒村,要不然就是没有完全退去的洪水,还有衣衫褴褛的难民。
行走了半日,才终于好了些,封丘城近在眼前,城中城外全都是难民。街上,城墙下,道路旁各种乱七八糟的窝棚,草堆等被当成临时住所。
其中,他们看到不少人饿死,尸体就那么丢在路边。
“公子,恐怕有人得了瘟疫!”温婉儿透过轿帘,看到一些人难民身上,长满了红疹子,连忙提醒他们。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死人也不处理,能没瘟疫吗?”孔庆希轻哼一声,捂着口鼻,骑在马上躲避着路边的人群。
刘清明斜了孔庆希一眼,懒得搭理他。
“先进城。”
城中同样不好。
虽然这里守在不严重,但被难民挤满,城中百姓一样,遭到牵连,连菜市场都荒废了,因为一旦有买卖,便会被难民哄抢。
入眼的也没几个像样的房屋院落,基本上都是土石切成的房屋,上面由茅草搭建起来的屋顶,路上遇见城中百姓,也是穿的破烂,补丁便体。
有种被发配的感觉呢!
刘清明暗骂,这么一个县城都赶得上二战时期了,甚至比那个时候应该还要严重!
方绥鹤打听了县衙所在地,众人来到县丞蒋大人府门前。
“你就是刘大人?久仰久仰,老夫久闻刘大人大名,已经等候刘大人多日了。”蒋大人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者,须发灰白,干瘦的身体微微有些佝偻,穿着旧布麻衣的官服,袖口衣领都磨损的很严重。
“蒋大人,晚辈正是刘子雍。”刘清明微微向老者拱手。
“刘大人来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