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你看今年e3的索尼发布会了吗?你猜我瞧见了什么?”
“不就是ps3吗?索尼都画了三年的大饼了!等什么时候上市,在和我说好么?”
“不是啊!是江火和斯嘉丽出现在了索尼的发布会上!”
“?她们跑e3上宣传电影去了?我的天啊……那可是游戏展会!”
“no!no!no!这你可就说错了,她们的确是跑e3上宣传电影,但这回,宣传的可是交互式电影游戏!与《幻想杀手》同样类型的游戏!”
“嗯?她们被索尼拉去造势了吗?呃……这其实也说得通,江火就是靠索尼起家的,现在索尼想卖机器,借着她的人气宣传也是一个不错选择,毕竟,《碟3》的热度依旧存在。”
“错了!她们是宣传自己的游戏!索尼拿到了《蝴蝶效应》的版权,把它做成了游戏!根据江火的描述,ax为啥会喜欢上cax的!包括两人的前世今生,以及最后的选择,都会做进游戏里!”
“?你确定吗?你别骗我啊!”
“当然!”
“那这不是圈钱吗?将电影的故事线扩充一下做成游戏?吃相这么难看啊?”
“你说什么?吃相难看?哇……那你这回可就说错了!人家这明明是发福利啊!你知道吗!所有的剧情内容,都是由玩家自己选择,我们的每个决定,都会影响到hloe的生活,我们可以改变电影里的悲剧!甚至可以创造不一样的未来!”
“放屁吧!索尼的话你也信?久多良木健被打脸那么多回了!再说了,按照现在的技术,那种人体建模做出来的效果和真人的差距还是很大!就算打着hloe的名号,我也不感兴趣!我就是剁手!死外面!从这里跳下去!我也绝对不会买这种骗钱的垃圾游戏!”
“真的吗?”
“当然!”
“那你看看这个链接。”
……
……
……
“握草!这真的是实机展示的结果吗?面部捕捉比以往的建模好上无数倍啊!我听视频里的江火说,所有的动作全都是她们亲自穿动捕装备做的?这也太夸张了吧?一个游戏还上动捕了?真当是在拍电影啊?为了不同的剧情,她们得拍多少遍?这成本也太高了吧?噢……她们竟然在镜头前拥抱了?fuck!这镜头绝对不能给我女朋友看见!”
“夸张?你难道没有听久多良木健说吗?整个游戏,充分发挥了机器的性能,你看见最后的实操动画了吗?那景色实在是太逼真了!如果这款游戏的成品效果真的有这么好,那我肯定会买!不说别的,就为了ax!”
“呃……我觉得这种游戏并不适合我,但是呢,我估计我有个朋友会喜欢这种游戏,你知道这游戏啥时候卖吗?和ps3一同出来吗?还有,江火后面说的《暴雨》,又是什么?电影还是游戏?亦或是两者皆有?”
“我最近在研究华夏文化,你这种行为应该就是他们所说的无中生友吧?”
“你说什么?屏坏了我看不见!”
如此对话,随着从e3发布会上传出的最新消息,逐渐蔓延至世界的各个角落。
电子游戏市场到底有多大?
千亿规模。
自一九八五年第一个视频游戏诞生以来,电子游戏这个行业,至今已发展了四十八年,从最早核试验室内的消遣游戏,到现在的、家用主机,这个行业经历过火箭一般的飞蹿上涨,也遭遇过逃亡一般的崩毁溃败,但即便是玩物丧志的代名词,它依旧存活了下来。
开发商再向大众兜售快乐的同时,也从大众的口袋里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这种等价交换让开发商赚的盆满钵满,也往购买商品的大众心里,植入了一个虚拟世界。
为啥游戏喜欢出续作?
因为有一个成熟的受众群体啊!
当一个游戏的世界观让玩家着迷后,开发组便会想尽办法挖空这个游戏的后续价值,这种做法,可比重新创立一个世界,打造一款新游戏,更容易成功……
当然,除了游戏续作以外,出售手办、玩具、改编电影,都是挖掘一个ip的重要手段。
从九三年《超级马里奥兄弟》开始,游戏改编电影便开启了自己那极为坎坷的道路,口碑扑街、票房扑街成为了该类影片给人的一贯印象;但即便如此,游戏粉们却依旧抱有信心,他们希望自己心爱的游戏能够被搬上荧幕,他们觉得下一个暴死的绝对不会是自家的游戏!
《最终幻想》、《毁灭战士》、《波斯王子》、《杀手代号47》、《古墓丽影》、《马克思-佩恩》、《生化危机》、《极品飞车》、《愤怒的小鸟》、《光晕》、《魔兽》、《寂静岭》、《幽灵行动阿尔法》、《大侦探皮卡丘》……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
有暴死,有新生,但总体来看,无论是粉丝还是投资者,似乎对这种改编,依旧抱有极大的信心,他们愿意继续尝试,摸索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不过,一直以来,在整个娱乐产业中,电影都是最后的终端。
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是改编成电影,鲜少会有电影,被做成游戏。
这也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
绝大多数的电影已经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若是将其拆分开来,添加各种关卡,在保留原故事线的情况下,做成游戏,那对于玩家来说,无疑是一种赤果果的骗钱行为!
我都已经了解这个故事了,你为什么还要做成游戏让我再玩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