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变身席卷文娱>567梦露(一)

“谁说江火喜欢滥用镜头的?”

当科林离开影院,驾驶车辆,在公路上肆意奔腾时,镜头,也在不断地上拉。

俯视、广角,鸟瞰整个小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乡村,跃然于屏。

作为当初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即便经历了二战,但毕竟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受战争的冲击较小,并没有伤筋动骨,于是在战争之后,它们的面貌,依旧如常,那种颓废且精致的着装风格,可以被人轻易捕捉,跃过小镇后,写满翠绿的田园风光,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正式开篇的第一个长镜头,便给人一种观赏油画般的美感,那追索跟随的手法,甚至能给以穿越时空的错觉,让人不禁感慨:“这是江火拍的么?”

即便早有心理准备,但斯皮尔伯格依旧眯起了双眼。

之前在观看《碟中谍3》时,他可是亲眼瞧见,江火那富有创造力的镜头语言,那种别具一格的拍摄手法令他有些无奈,他甚至已经想好了,如果斯嘉丽真有伍迪-艾伦说的那么好,他甚至可以帮忙遮掩一下江火在镜头上的邪典用法,但当歌舞开场结束后,第一个正片镜头出现时,他才发现,江火,不一样了。

又或者说,在自家老婆的电影上,她走上了常人难见的正统路子。

或许是因为斯皮尔伯格对梦露的感触,并没有西德尼-波拉克那么深切,又或许是他对正史,更感兴趣;虽然开场那惊鸿掠影般的歌舞镜头让他感受到了那从斯嘉丽身上散发而出的惊艳之美,但当正片出现时,那种嵌入时光的场景,还是令他本能地皱起了眉头。

这才开场而已,江火就已经把各方面都做到了极致,也正是如此,他们才能明白,西德尼为什么会如此称赞这部电影,因为——镜头,就是他们的眼睛。

通过镜头,他们能够瞧见科林家的尊贵与典雅,能够辨析他的底蕴。

镜头,就像是一把手术刀,不断地剖析着科林,将英伦绅士、英国贵族等标签,一点一点地展露在大众面前,而等众人瞧见那面对质疑,不慌不忙的淡定身影时,那种从容不迫的模样,良好的学识修养,直接就让他们产生了一种莫名的隔阂。

科林,根本就不是圈内人,他是来玩票的,但更像是来追梦的。

他和梦露,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无论是现实,亦或是梦境……

…………

“剧组的摄影是谁?副导演是谁?”

当斯皮尔伯格对镜头前的科林产生兴趣,对他的饰演者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产生兴趣,想要邀请对方,参与自己的《战马》项目时,肯尼斯-图兰,这个之前喷了江火的影评人,则对银幕上的画面,产生了极大的质疑,因为——“太美了。”

他不知道该用何种华丽的词汇来描述此刻自己的心情,他只知道,江火那种对美的感知,对美的天赋,实在是太过惊人——如果说江火之前的电影,都是在刻意的追求美感,无论是《仙剑奇侠传》还是《碟中谍3》,其中的镜头,有着生硬的拖拽痕迹,但现在,那些之前被人诟病的处理手法,全都不见了,电影的每一帧,都不是刻意处理的结果,所有的一切,更像是亲眼目睹时的简单,那转角甩镜,更像是寻常生活中的平平扭头,不是你在去追求美,而是你的周围,全是美——你只需要睁开眼,用心看。

"qing ren"眼里出西施,或许是对当下情形,最好的形容。

因为,他们能够感受到,隐匿在镜头之下的强烈爱意。

镜头,是江火的眼睛,而每一帧画面,其实是她的心。

这是她‘幻想’出来的世界,一个美好的世界。

可能对很多普通大众而言,影评人等的专业人士沉溺于影片表面的美感,是一种不敬业的表现,他们应该去挖掘影片核心,了解导演所创造的世界,了解其中内核,但实际上,如果电影从第一眼看上去,就无法让这些专业人士感受到美感,那就算故事在好,也会减分。

当然了,这种美感,可不是那种广告硬照,不是自然风光,更不是那些俊男美女,如果只是这些,那和看风景摄影又有什么区别?和看日本精简动作片又有什么区别?他们所说的美感,是运镜之后,导演对光影的取舍,对背景的要求,然后再结合演员的衣着妆容,配合着他们的表演,最后再以蒙太奇的剪辑手法体现出来,对大众,产生一种本能的吸引。

而这种构图,或许会遵循黄金分割线原理,参照观影美学,但现在,银幕上的一切,其实大多数,都和黄金分割线,和光影美学没关系,如果非要比喻,肯尼斯-图兰更愿意将其称作‘谈一场恋爱’——无论晴朗破碎,总会有一转身的等待。

这就是江火拍出来的艺术片,和那些剧情散漫的艺术片不同,影片刚开始,江火就已经给所有人呈上了自己的主菜——你就是科林,你就在追梦。

就和那些旁白一样,‘你生活在一个优秀的家庭,你的父亲是艺术学者,但你喜欢玛丽莲,为此,你可以放弃父亲准备好的工作,前往伦敦,前去追梦……’,如此话语配合着江火那执念般的要求,让科林变得非常有范儿,无论男女,都被带入其中。

那种替换人生的错觉,令人新奇,令人迷醉。

至于玛丽莲-梦露,这就更没有在多叙述的必要了,伍迪-艾伦将斯嘉丽-约翰逊称之为缪斯女神,而在江火的镜头中,她


状态提示:567梦露(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