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345xs.cc 2345小说网]【供精彩。
第179章统一思想
澳大利亚记者莫理循先生质疑共和军的对英策略,共和军内部也同样对这一问题莫衷一是,争论不休,为了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赵北不得不总司令部召开高级军官会议,向众人阐述自己的立场,以便将这场反英表演进行下去,为此目的,甚至拍了电报,将正四川的蒋方震、蓝天蔚等人也召回了武汉,顺便也是讨论一下四川战事。
自从返回湖北之后,共和军的总司令部就一直巡洋舰“海琛”号与黄州前敌指挥部之间变换,由于汤乡茗的江防舰队已经江西湖口巡弋,牵制着日本长江派遣舰队,蕲州下游的军事压力顿时减轻,于是赵北于前几日命令“海琛”号返回武汉,下令军舰靠近汉口江汉关码头下锚,舰首冲着租界区,两门主炮抬起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租界,杀气腾腾的模样让附近的列强炮舰好一阵鸡飞狗跳,考虑到共和军的强硬反英立场,为了以防万一,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一支小型联合舰队就长江南岸往来游弋,也是一副张牙舞爪的模样,就像一群小瘪三向一名彪形壮汉挥舞拳头,与当初“海琛”号刚加入共和军时的情形有几分相似,所不同的是,舰队里少了几个国家的军舰。
由于英国政府的反对,汉口拥有租界的日本并未将军舰派到这里参加这支国际舰队,而同样汉口拥有租界的德国明确表示拒绝参与共同军事行动,德国汉口领事甚至一反常态,强烈反对英国干涉中国革命,至于美国,由于国内的经济疲软,不得不向国外开拓市场,中国的危局显然不利于美国商品的出口,所以,美国附和德国意见,反对干涉中国革命,两国甚至开始讨论重审视“列强对华一致原则”,打算单方面加强与湖北军政府的商贸关系。
庚子之后列强之间形成的“对华行动一致”的默契武汉出现了裂痕,没有德国和美国的参与,列强不可能有进一步的行动,而这,也正是共和军方面有恃无恐的重要原因。
重要的原因是,德国已经与总司令建立了非官方联系,双方黄州达成了几项秘密约定,虽然还不能称之为“秘密条约”,但不可否认的是,德国政府中的某些人很欣赏共和军对英国人采取的立场,这种强硬的反英立场反馈到德国皇帝那里,就成了一张对抗远东英国势力的“王牌”。
说“王牌”确实有些过誉了,毕竟共和军的势力还很弱小,如果真与英国发生正面武装冲突,共和军的赢面连一成都没有。不过政治就是冒险,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孱弱的国家来说,与一条恶狼做朋友,总是好过被一群恶狼分吃掉,何况,这条恶狼还与其它几条恶狼有矛盾,这个矛盾很深,几乎无法化解,趁着它们互相撕咬之前从恶狼嘴里讨来几块肥肉,于国于民都有好处,至于因此而得罪另外几条恶狼,却也是暂时顾不上了,况且就算不得罪它们,它们也不会收敛野心。
这个年头,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国际上通行的准则就是丛林法则,根本没有道理可讲,投靠英国是行不通的,因为英国早已选中日本作为自己的远东看门狗,中国只是作为喂养这只看门狗的骨头,没有了这块骨头,日本就不会再为英国效力,这一点是肯定的,所以,投靠德国几乎是共和军方面唯一的选择,当然,如果能再抱住美国大腿,就稳妥了。
作为穿越者,赵北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力排众议,选择了与德国靠拢,黄州城里以隆重的礼节与德国领事的特使柯尔夫先生举行了秘密谈判,并参加了一场由德国侨商联合会举办的晚宴,进一步取得了德国人的好感,同时为了表明自己反英的“坚强决心”,他参加晚宴会之后的第二天就策划了一场大规模的反英反日运动。
而这,也正是《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先生旅馆窗后看见的那场游行,用总司令的话来说,这就叫“投名状”,没了这个投名状,就不可能取得德国人的信任,做不到这一点,又该向谁打秋风呢?
共和军的反英立场让德国人很满意,德国侨商联合会甚至已公开报纸上鼓吹帮助军政府组建银行的事情,至于粤汉、川汉铁路的建设,似乎也离不开这位“湖北王”的鼎力支持,而且就宴会上,德国商业界一致认为,有必要向蕲州惨案的受害者伸出援手,如果官方的国际调查团无法组建的话,那么就应该由各国正义人士组建一个民间调查团,这对于国际捐助事宜的筹备很有帮助。
这表面上只是德国商界的民间提议,但实际上是德国政府背后撑腰,而且还隐隐看得到美国政府的影子。
虽然德国政府仍将主要注意力放袁世凯政府那边,但是鸡蛋不能都放同一个篮子里,适当的扶持一下南方实力派,不仅可以预留后路,而且还可以借此向袁世凯政府施加压力,保证德国商人能够从英国人嘴里虎口夺食。
美国虽然没有表现的像德国人那样露骨,但只要懂得些国际事务,就可以明白美国的立场,美国商人需要的是市场,如果共和军能够将日本商品驱逐出中国市场的话,这个空出来的市场份额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美国商人和企业家做梦都会笑醒的。
一边站着德国,一边站着美国,总司令的胆气足,于是这反英、反日的表演就有必要继续进行下去,直到总司令认为合适的时候为止。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