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1908远东狂人>第275 形势微妙(上)

(www.2345xs.cc 2345小说网全网最新)【供精彩。

第275形势微妙(上)

郑州属河南省开封府管辖,自古便是豫北重镇,交通孔道,京汉铁路建成之后,郑州又成了京汉线上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不仅沟通着南北交通,而且计划修建的陇海铁路也由郑州通过,一旦陇海线建成通车,郑州就将成为中原乃至整个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不过由于“戊申革命”的爆发,陇海铁路的建设计划也被推迟,现已建成通车的只有开封至郑州的一小段,与京汉线一样,这段铁路也控制比利时财团手里,不过考虑到革命之后的乱局,现比利时财团已经同意将部分管理权移交给袁世凯政府,至于护路权,是完全交给了北洋军。

作为控扼京汉线的战略要地,郑州现已成了一座兵城,驻扎于此的北洋军、豫军地方部队已超过万人,现仍从北方调遣部队到郑州,如果南北之间兵戎相见的话,郑州或许就是双方争夺的重点城市。

现的河南,高军事长官是赵倜,他现不仅是袁世凯任命的河南军政府都督,同时也是河南镇守使,理论上来讲,所有的河南武装部队都归他指挥。

但是理论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现赵倜能够指挥得动的只有那支由老毅军扩充而成的豫军,北洋军名义上由他指挥,可是实际上的控制权是掌握张镇芳手里。

张镇芳名义上只是河南省议院的议长,按说是不能指挥北洋军的,但问题是他的背景不一般,此人是河南项城人氏,是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的表弟,与袁世凯关系密切,再加上他是进士出身,所以这仕途也是平坦,先后出任过清廷的道员、盐运使、提法使,袁世凯的官越大,他的官也就越大,与袁世凯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害关系,所以,袁世凯倒霉的时候这张镇芳也跟着倒霉,当初袁世凯因为“鸩杀大行皇帝”而失势,张镇芳也被罢了官,后来是被小恭王的“宗社党”盯上了,扬言要拿他的人头祭奠大行皇帝,张镇芳不得不逃到天津租界隐居,本打算再逃往香港,但不等他上船,袁世凯已发动“兵谏”,重掌握了中枢的权力,如此一来,张镇芳不仅不必逃了,而且还可以继续他的仕途了。

不过袁世凯并没有立即给他官做,而是打发他回了河南,让他去“想办法”当上河南省议院的议长,为宪政做个表率,张镇芳是聪明人,领悟了袁世凯的真实用意,于是迅速去了河南开封,一番谋划,顺利的当上了议长,成了河南的民意代表,与赵倜一文一武,为袁世凯打理这河南的军政事务。

虽然张镇芳只是文官,与军事毫不搭边,但是北洋军将领都不是傻子,他们当然清楚袁世凯袁老帅派张镇芳到河南的真正用意,赵倜虽然是“从龙功臣”,可毕竟是个外人,不如张镇芳这个表弟可靠,所以,虽然赵倜是名义上的河南都督,可北洋军官兵的心目中,张镇芳才是真正的“河南王”,他们也只听张镇芳的话。

驻扎郑州的北洋军是第二师第四旅,旅长是鲍贵卿。北洋第二师是由原北洋军第二镇改编而成,袁世凯的“年通电”拍发之后,第二镇就郑州响应袁老帅的立宪倡议,并出兵开封,逼迫河南巡抚吴重熹响应袁世凯,后来“建国战争”爆发,第二镇改编为第二师,派遣部分部队由潼关攻入陕西,与河南奋进会并肩作战,共同光复了陕西,“建国战争”结束后,第二师的部队又调回了郑州,继续控制京汉线交通枢纽,为袁世凯盯住南边的共和军和奋进会。

鲍贵卿字霆九,奉天海城人氏,早年曾淮军当哨官,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入开平武备学堂,毕业后派入建陆军服役,算是袁世凯小站练兵时的老部下,“戊申革命”爆发时他是标统,与王占元、卢永祥平级,袁世凯开始扩充北洋军后,许多军官被迅速提拔起来,鲍贵卿也从标统被提拔为了协统,“建国战争”爆发后协统就改称“旅长”了。

其实照资历算的话,鲍贵卿做师长也并无不可,但是僧多粥少,袁世凯的亲信太多,不可能一一顾得过来,也只能委屈鲍贵卿先做旅长了。

为了早日做上师长,鲍贵卿不得不想办法巴结张镇芳张议长,张镇芳说往东,鲍旅长麾下的北洋第四旅就不敢往西,也正是靠着鲍贵卿手下这近四千人的部队,张镇芳才能与河南都督赵倜分庭抗礼,这河南威风八面。

不过赵倜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手下的豫军虽然素质、装备远不及北洋军,可是人多势众,仅是嫡系部队就有八千人,加上那些各地来投的民军、会党,赵都督手里的部队已超过了一万人,靠着这支部队,赵倜才能与张镇芳战个势均力敌。

可是河南境内不仅有北洋军、豫军,豫南还有一支人马,叫做“湖北军政府北伐先遣军”,这支部队名义上隶属于共和军序列,可是实际上是一支半**的武装力量,其指挥权由奋进会掌握,无论是袁世凯还是赵北,都无法直接指挥这支部队,只有奋进会的领袖杨王鹏才指挥得动,这支部队原本只有河南军的一两千残余部队,后来陆续补充兵员、武器,合并了王天纵的绿林武装后,部队迅速扩充到数万人,现留河南的部队还有两万余人,虽然装备低劣、人员良莠不齐,但身后站着湖北的共和军和整个南方的革命党人,所以其势不容轻视,无论是北洋军还是豫军,都不敢主动挑衅。


状态提示:第275 形势微妙(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