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1908远东狂人>第517章 塞翁失马

www.2345xs.cc 2345小说网【供精彩。

第517章塞翁失马

伏夏时节,素有“火炉”之称的江城武汉已是热气蒸腾。

汉口,德租界,滨江码头。

许多四轮马车滨江码头前来来往往,进进出出,虽然天色渐晚,气温已经不是高,但是对于那些身穿亚麻布洋装、脚蹬牛皮鞋的马车夫而言,现这个时候,气温仍是足以让他们挥汗如雨的,何况,他们的头上还戴着黑色的大礼帽,沉甸甸的密不透风,那鬓角的汗顺着下巴往下落,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做马车夫就不知道这马车夫的艰辛。

汗水与艰辛还是能够换来利益的,现的武汉,就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中外商人靡集,这越是有钱的人就越是讲究一个气派,如今这年头,要想气派,这一辆豪华西洋马车是不能少的,虽然现中枢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提倡自行车,但是对于有钱人来讲,穿着洋装或者长杉蹬着两轮车确实也太不象话,虽说现有一种三个车轮的自行车,但是总觉得那种交通工具有些寒酸,无法衬托富豪的气派,所以,这选来选去,还是四轮马车考究,也符合时代气息。

这种背景之下,武汉地区对于马车夫的需求日益急迫,虽说汽车司机也不差,可是相比这挥舞马鞭、身穿礼服的马车夫,汽车司机多多少少有些欠缺了“贵族气息”,于是,这汽车司机的待遇反而不如马车夫了,一个合格的马车夫挣的工钱,足以养活一家子老老少少。

有钱人都以雇佣一个技术娴熟的马车夫为傲,作为一个有钱人,前任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也是这么看的,他的这辆马车的车夫就是一名从香港请来的专业马车夫,据说当年是港督府扛过活的,这技术当然是一流,马车他的驾御下,那走得是四平八稳。

现,徐世昌先生的这辆豪华敞篷马车刚刚从德租界滨江码头驶出,向东一拐,上了一条小街,驾车的马车夫终于长嘘口气,这条小街很窄,两边的房屋却又很高,如此一来,那阳光就照不进来,总算是可以稍微凉爽一下了。

徐世昌倒是没有察觉到外界气温的些许变化,这原因有两个:其一,他的马车虽是敞篷,可是现那帆布车篷是遮起来的,车里看不到什么阳光,这温度自然也不会剧烈变化;其二,他现正琢磨一些事情,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自然也不会留意旁的事情。

其实徐世昌正琢磨的事情就是生意场上的应酬,自从不做民国大总统后,徐世昌就远离了政治,先天津租界做了一段时间的寓公,当时联合阵线刚刚上台执政,全国的局势还不太稳定,徐世昌决定以不变应万变,躲租界里静观局势发展,并继续利用以前积累下来的人际关系支持那位辽西地区苦苦奋斗的张作霖张镇守使,这也是他留的一条后路,以便无路可走时可以去投奔一名实力派人物。

但是后来的局势发展证明,联合阵线很有战斗力,这个政治集团不仅短时间里就掌握了核心权力,而且还进一步优化了中国的国际环境,现,那位赵大总统比徐大总统有手段,也有魄力,他正是这个国家现需要的领袖,于是,徐世昌明智的收敛了心中那残存的一点对政治的兴趣,决定投身实业,做一个真正的实业家了。

前清官场打拼多年,陋规加上官俸,以及张作霖等人的孝敬,他徐某人也算得上一个有钱人,这投资实业,资本自然是不成问题的,关键是投资什么实业?

经过一番认真考虑,再加上那位民国副总统张謇先生的建议,徐世昌终决定投资纺织业,他与那位同样寓居租界的下野军人加政客冯国璋武汉合资兴办了一座纺纱厂,专门纺纱,销售给乡下的小农,再由农妇们用土织机织成半洋半土的“农家布”,然后进入终端市场,销售给那些社会下层人士。

虽然现办纺纱厂的人很多,可是生意却还是不错的,徐世昌和冯国璋的这座纺纱厂兴办了不过两年工夫,现这本钱差不多已回来了,两人商量着继续扩大纺纱厂规模,而今天徐世昌之所以赶到这德租界滨江码头,也正是为了此事,现国内虽已出现了机器厂,但是生产的纺织机器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徐世昌和冯国璋要想扩大纺纱厂规模,就只能从外国购买机器设备。

徐世昌是向德国洋行下的订单,本来那批机器上个月就应该运到武汉的,但是因为“东北亚危机”的事情,徐世昌担心局势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导致战火再起,因此他特意通知洋行方面推迟了运货时间,那批德国纺织机器就香港的货仓里停放了将近一个月,现看到局势已经稳定下来,中国与日本似乎不会爆发战争,徐世昌便今日赶去洋行,要求立即将机器设备从香港提出,运回武汉,而且跑完了洋行,徐世昌还不放心,还特意去了一趟码头,看看洋行说的那班船现是否已香港码头停泊,以免耽误日程。

现的这场工业热潮中,讲究的就是一个效率,作为一个北洋出身的老政客,徐世昌对联合阵线佩服的地方也就是这个“效率”,办事拖沓的政治集团是绝对无法取得现的成就的,想到做到,说干就干,正是靠着这种雷厉风行的办事态度,联合阵线才能崛起于这个国家的政坛,必须承认,由联合阵线控制这个国家的中枢权力确实是国民的幸运,也是徐世昌的幸运,过去的官场上,徐世昌处处受掣肘,而现,这同样风云变幻的商场


状态提示:第517章 塞翁失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