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1908远东狂人>第592章 鲨鱼

www.2345xs.cc 2345小说网【供精彩。

第592章鲨鱼

湛蓝的天空下,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工厂,几根高耸的烟囱正向天空喷着滚滚黑烟,蒸汽机的泄汽声不时响起,与那锻压机的铿锵作响交织一起,奏出一曲工业时代的交响乐。

这里是武汉造船场下属的一座分厂,位于武汉下游,紧挨着长江,现正是工厂的开工时间,整个厂区到处都可以看见忙碌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那几座高高的干船坞里火花四溅,焊接工们正忙着作业,现场弥漫着一股古怪的气味。

由于这里的地势比较高,从长江上航行的船只上是看不见造船厂里头的情形的,而附近的那几座山又是军事禁区,因此,要想弄清楚这座分厂的船坞里造什么船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际上,就连许多船坞里干活的工人也不清楚他们造什么船,只有少数技术人员才能很明确的给这种船只一个正式的称呼:潜水艇。

与上海高昌庙造船厂造得那种近岸警戒潜水艇不同,武汉的这座造船分厂制造的是一种远洋攻击型潜水艇,而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潜水艇并不是完全参照德国的远洋潜水艇仿制的,设计之初,主持设计工作的德国造船技术专家就充分考虑到了中枢和海军部的特殊要求。

其实准确的讲,是总统先生的特殊要求,总统亲口告诉过这些德国的造船技术专家们,这种全的远洋攻击型潜水艇必须拥有优秀的水下续航能力,远的航程,为了达到这个设计要求,德国的造船技术专家们不得不想办法这种潜水艇的底舱里安放多好的铅酸蓄电池,以保证优秀的水下续航能力和远的水下航程。

本来,这个设计要求非常苛刻,如何不影响潜水艇航行性能的前提下潜水艇里安放多的蓄电池,这本身就是一个考验,经过认真计算与大胆尝试,德国的造船技术专家们将潜水艇的艇身加宽,舷高加高,并适当的加长了艇身的长度,如此一来,就可以艇壳里安装多的蓄电池,以保证水下航行的续航力,而且为了量节约艇内空间,造船专家们减少了艇员数量,为重要的一点是,后期的改进中,他们利用那种改进型柴油机的喷油机构对原来那种笨重的旧式柴油机进行了改造,使动力舱的体积缩小了将近四分之一,节约出来的空间也全部让给了蓄电池组。

由于这种全的远洋攻击型潜水艇设计定型于1912年,因此被海军部正式命名为“q1912型远洋攻击潜艇”,并全部交由武汉的那座造船厂建造,首批建造九艘,目前已经完工两艘,并已交付海军入役,被统帅堂分别命名为“鲨鱼”号、“鳐鱼”号,剩下的七艘目前也已接近完工,由于首艘服役的该型潜水艇为“鲨鱼”号,因此,这种远洋攻击型潜水艇又被统帅堂称之为“鲨鱼级远洋攻击潜艇”。

这种远洋攻击型潜水艇战斗力相当强悍,以首艇“鲨鱼”号为例,该艇水面排水量700吨,水下排水量900吨,共有鱼雷发射管六具,艇首四具,艇尾两具,艇内共储备弹径四百五十毫米的鱼雷八枚,由于使用两台重型柴油机做动力,再加上那飞剪型舰艏,该艇水面航速达到了十七节,得益于德国原装大功率电动机,该艇水下航行速度也达到了九节,如果水面以五节航速航行,“鲨鱼”号的航程可以达到四千海里。

从理论上讲,鲨鱼级潜艇的技术指标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虽然这种潜水艇是由德国人设计的,但是它的建造工作是中国的造船厂里完成的,造船工人多半也是中国工人,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这种远洋攻击型潜艇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货,是这个时代中国工业技术顶尖的代表作。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赵北现会造船厂里转悠了,作为这个国家的元首,他有足够的理由过来瞧瞧制造出先进战争武器的工厂和工人,何况,这种远洋攻击型潜艇的设计工作中也有他的贡献,飞剪型船艏、惊人容积的蓄电池舱都是他的建议,或者说是他的要求与命令,这些历史的经验确实非常有利于实现技术飞跃,没有赵北的建议和命令,或许这种潜水艇仍然摆脱不了法国、德国潜水艇那苯头苯脑的形象。

实际上,德国造船专家们也从这个设计工作得到了不少有益的启发,“鲨鱼”号的优点迅速被汇总起来,报告给了德国总参谋部,德国海军甚至因此而改变了那些已经下发给各船厂的订单,要求船厂方面立即修改设计,务必为德国海军制造好的潜水艇,当然,另一方面,德国仍然没能真正重视潜水艇部队的建设,德国海军依然沉迷于战列舰的建造,毕竟,潜水艇作为一种式海战兵器,从来也没有接受过实战的检验,这种水下兵器到底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除了赵北之外,这个时代恐怕没有几个人说得清楚。

赵北的心目中,这种潜水艇就是真正的水下杀手,就像它的名字一样,鲨鱼,毫无怜悯的吞噬一切看见的猎物。

另一方面,赵北建设潜水艇部队的同时,还必须避免给日本启发,避免日本海军将注意力转向潜水艇作战。

既然德国人都轻视潜水艇的战略价值,那么,日本人当然也不会重视这种式海战兵器,为了避免刺激日本人的神经,赵北顺势制订了一个战略欺骗计划,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让日本人误以为中国的潜水艇部队建设偏重于近岸防御,同时,为了进一步


状态提示:第592章 鲨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