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1908远东狂人>第740章 好自为之

[m.2345xs.cc 2345小说网]【供精彩。

第740章好自为之

姜桂题是毅军宿将,共和之后曾做过安徽都督,依靠手里的军队实际上掌握着安徽的省政,北洋集团当政时期,姜桂题混得很是不错,不过好景不长,当联合阵线上台执政之后,就立即开始了大规模的“削藩”,于是,那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分治”运动中,姜桂题中枢文武两套手段的胁迫之下只能交出军权,然后挂上“国会高参”、“联合阵线庶务委员”的招牌到京里去混日子了,不过作为一个行伍出身的半文盲,姜桂题斗大的字认不了一箩筐,国会里就是个木头桩子,除了偶尔去国会坐坐之外,就是一门心思的经营他的产业。

姜桂题打仗不讲什么策略,讲的就是一个蛮力,经营产业他也是这么做的,不仅他用蛮力经营产业,他的那帮安徽家乡的子侄也都用蛮力经营姜家产业,凭借着多年以来积累下来的人际关系以及雄厚财力,再加上坑蒙拐骗、威逼胁迫等等不法手段,姜氏一族安徽的产业遍及全省,其中尤以土地为根本,这也符合姜桂题这个大老粗的想法,什么都没有土地让人放心,经营企业、工厂有亏损的危险,投资金融业有亏本的风险,还是土地保险,只要有人来承佃,就不愁收不到租,而且现工业大发展,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猛增,兼并乡村土地确实是划算的投资。

这一过程中,社会底层受到的伤害大深,而得到利益的只不过是一小撮土豪劣绅,以及依附于他们的乡村恶霸和贪官污吏,皖省锄社组建速度之所以极其缓慢,与此不无关系。

姜桂题虽然是个大老粗,可是小算盘也有一套,根据他的安排,他名下以及他的族人名下的土地纷纷被转移到了佃户名下,这样一来,由于中枢的《小农田赋蠲免法》对小农的照顾性田赋征收政策,姜氏一族需要缴纳的田赋就减少了一大半,而且为了逃避检税官的监督,姜桂题不仅大肆收买检税官,而且也将当地官场上下打点完毕,他的带头作用下,许多安徽土豪有样学样,用钱买路,半个皖省官场变得乌烟瘴气,欺上瞒下,肆无忌惮,并形成了一个以姜桂题为灵魂人物的土豪劣绅集团,他们甚至组建了政治组织,并向联合阵线进行渗透。

但是锄社毕竟组建起来了,通过这个乡村基层组织,中枢了解了情况,并极为震怒。

这帮土豪劣绅的所作所为,一方面是败坏了社会风气、败坏了吏治,另一方面导致了皖省土地兼并的剧烈,社会治安的逐渐恶化,中枢看来,姜桂题挑起的这股歪风不及时制止,那么,这股歪风很可能迅速吹遍全省,乃至全国。

所以,赵北百忙之中不得不专门抽出时间,命令督政处组建了一个工作队,派往安徽调查姜桂题的问题,并利用联合阵线整顿之机撤去了姜桂题的“庶务委员”职务,仅仅只保留了他的“国会高参”的虚衔。工作队经过仔细调查,很快弄清楚了姜桂题佃户的情况,并立即将情况汇总到中枢,并按照中枢命令,当地锄社的协助下迅速展开了一场“合法分地运动”,按照地契上的业主名字,将姜桂题的那些土地全部分给了拥有地契的佃户,经此一战,姜桂题元气大伤,而且有苦说不出,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也正因此,姜桂题跟赵北铆上了,他当年是毅军的统帅,利用职权私藏了一批枪械、弹药,就存放姜家庄园,虽然数量不少,可是就凭他桊养的那些家丁还不足以发动叛乱,但是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叫他去联系熊成基,因为当时的熊成基正因为训政的事情与赵北闹得很僵,两人似乎有分道扬镳的可能。

于是,姜桂题就派人联系上了熊成基,一开始,熊成基并不热心,当时他刚刚看出赵北与他政治理念上的分歧,尚未下定决心武装倒赵,而且他看来,姜桂题这个人并不是他的同路人,两人的合作基础很单薄,所以熊成基当时并未答应姜桂题的提议。

不过不久之后,熊成基就改变了主意,而那时,他已经与赵北分道扬镳,决心武装倒赵了,考虑到宪政派力量的不足,他只能去联系姜桂题那个甚至不懂宪政是什么的满清遗老。

这一招熊成基是跟赵北学的,就像赵北当年联合宋教仁组建联合阵线一样,其目的就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颇有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味道。

只不过与赵北当年相比,熊成基与姜桂题的这个联盟的力量未免太虚弱了些,而且内鬼多,未及行动,就将行动计划给泄露了,甚至连他们这两个领导者也暴露了身份。

“味根,你好象很惊讶?不错,我确实知道你们宪政党的安徽内应就是姜桂题,而且我还知道,安徽还有一大帮土豪、劣绅等着你们发动,然后,他们将皖北、皖南一起动手,挑起一场‘缙绅革命’。”

赵北抬起头,向站对面的熊成基望去,见他面色阴晴不定,显然非常震惊。

赵北此刻心里也感慨,熊成基为了他的宪政理想,不惜与一帮土豪劣绅合作,这多少有些讽刺,不过这话又说回来,当年赵北何尝不是这么做的?所不同的是,赵北始终只是将他的盟友当成是工具利用,而不会被盟友牵着鼻子走,但是现,熊成基不仅不能将他的盟友当成是工具,反而被“盟友”们牵着鼻子走,根据情报部门得到的确切情报,宪政党一旦安徽发动反赵暴动,起领导


状态提示:第740章 好自为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