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1908远东狂人>第803章 胜利之师

www.2345xs.cc 2345小说网【供精彩。

第803章胜利之师

长长的车队绵延好几公里,仿佛一眼望不到头,站这样一支装甲车队面前,不由让人情不自禁的赞叹现代工业的强大创造力。

排车队前头的是数十辆坦克,跟坦克后头的是数十辆履带式装甲车,紧随装甲车前进的则是拥有四个车轮的装甲汽车,殿后的则是百余辆满载全副武装的步兵的卡车,所有的车辆,无论式样如何,无论型号如何,都统一刷成了橄榄绿色,路灯下泛着油漆的光芒,而且也散发着油漆的气味,被油漆掩盖起来的那些弹痕不仅没有丝毫影响到车体的整体美观,反而进一步增加了那浓重的军事色彩与战争气氛。

这支规模庞大的车队即将参加今天举行的胜利阅兵式,现,它们已经全部就位,沿着宣武门南大街一溜排开,向南方绵延数公里,而车队的后头,还跟着长的步兵队列与炮兵队列,真正负责殿后的参阅部队其实是骑兵,整整一个骑兵旅,已是整装待发,就等阅兵指挥部一声令下了。

作为中国装甲兵的高级指挥官之一,邹润猷将负责指挥前导装甲分队首先通过检阅台,毫无疑问,他将成为整个阅兵式上的焦点人物,对此,他非常自豪,也有些紧张。

现,邹润猷就站一辆履带式装甲车边,一只脚踏木箱上,以便那名擦鞋的少年为他擦亮那双做工精良的坦克靴,本来有椅子可以坐的,但是邹润猷却没有坐,他觉得站着好一些,而且站着也可以稳定一下紧张的情绪。

距离规定的阅兵式开始时间还差一段时间,现天还没有亮,按照阅兵式指挥部的安排,阅兵部队将太阳升起之后进入宣武门,然后伴着冉冉升起的朝阳沿着南大街向正阳门也就是大前门开进,抵达正阳门的时候,天空中正是金光万丈,稍事休整之后,部队将沿着正阳门大街向北进发,掠过东交民巷,向紫禁城方向推进,穿过中华门,走上华大街,然后向西一拐,穿过华门之后,向总统府方向前进,而就总统府前,由工兵搭建的检阅台上,总统将率领政府各部主要官员登台检阅参阅部队,之后,参阅部队将继续向西前进,并西长安街与西四牌楼街交汇处向北转向,然后向北边的德胜门前进,出了德胜门之后,整个阅兵式才算是完成了。

除了陆军之外,空军也将参加阅兵式,至于海军,虽然不能将军舰搬到陆地上参加阅兵式,但是也将派出海军陆战队参加阅兵式,考虑到海军陆战队基本上没有此次对日作战中亮相,因此,海军还将专门组织一个海军学校阅兵方阵,并特意其中编入潜艇指挥学院的学员。

这是一次规模浩大、路程遥远的阅兵式,也是共和时代以来气势磅礴的阅兵表演,为难能可贵的是,参加阅兵式的部队多数都参加过此次对日作战,是真正的胜利之师。

由于部队前进路线较长,部队人数也较多,装备是庞杂,为了确保整个阅兵式的顺利进行,城里的某些地段将实行分区军事管制,实际上,现的宣武门一带已经处于军事管制状态之中了,交通暂时中断,平民也只能站路边好奇的向参阅部队张望。

实际上,除了一些好奇的外国人和平民之外,此时路边张望的人群里也有不少记者,中外记者都有,虽然他们已经架起照相机,但是由于光线的缘故,现确实不是拍摄照片的好时候,不过管如此,路边仍不时的爆起镁光灯的闪光,记者们迫不及待的想将这眼前的装甲车队曝光公众视线之中。

管前线传回的战报中对于装甲部队的存并不讳言,但是那只言片语之间,多数人确实无法猜测出这支部队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而那些传闻中盔坚甲厚的坦克和装甲车又到底是什么模样?

现,谜底终于揭晓了,记者们的眼前,就是那些战场之上无坚不摧、攻无不克的装甲作战车辆,就是这些武器,此次辽东作战中出风头,以致于创造出许多传奇,自从人类发明战争以来,还从来没有哪种陆军兵器可以将装甲、火力、机动性完美的结合一起,直到这些装甲作战车辆的出现。

作为装甲兵的高级指挥官之一,邹润猷确实有资格骄傲,作为一个崭的兵种,装甲兵此次对日作战中确实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没有装甲兵,陆上战役就不会这么快的结束,邹润猷认为,阅兵指挥部将装甲兵放所有参阅部队的前头,首先接受总统的检阅,确实是很有道理的,这足以证明装甲兵的价值。

抬起手摸了摸身后的这辆履带式装甲车,邹润猷多少有些感慨,这种绰号“黄狗”的装甲车其实并不是专用的军用车辆,它实际上是由那种履带式农用拖拉机改装而成,虽然出身不怎么样,但是战场上的表现却让人非常惊讶,它没有足够的火力,也没有足够的装甲,但是那多用途的性能使这种装甲车得到了士兵的信任,只要你足够聪明,动手能力也强,你随时可以将这种装甲车变成你需要的作战车辆,它可以是喷火器搭载车,它也可以是弹药输送车,总之,只要你能想到的用途,都可以拿“黄狗”来试一试,足够的内部空间,强悍的动力系统,对道路的极佳适应性,足以保证这种装甲车的多用途性,或许,当初设计这种代用装甲车的人都没有想到过这种灵活的战场用途。

不过这种代用装甲车毕竟不是专门设计用来进行战斗的,所以,邹润猷还是坚


状态提示:第803章 胜利之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