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唐不良人>第九十六章 帝王略论(下)
字。

苏大为不由暗松一口气,同时庆幸自己对这些宝藏没有贪念。

他站起身,向李治叉手道:“我现在就回去拿书。”

“坐下,不急。”

李治圆润的脸庞上,现出一抹意味深长之色:“朕想与你闲谈一二。”

“是。”

苏大为在李治的示意下,再次坐下。

心里则是掀起波澜,不知李治会和自己说些什么。

然而李治并没有很快开口说话,而是自顾自的翻着手里那本《帝王略论》。

旁边的太监和内侍点燃熏香,又烹了茶汤奉上。

李治接过喝了一口,又示意给苏大为一盏。

这才不紧不慢的道:“你知道虞世南吗?”

“臣不知。”

“虞世南初仕南陈,陈亡后入晋王杨广藩邸,隋大业任秘书郎、起居舍人,江都兵变后虞世南辗转从夏王窦建德手下,来到先皇身边,任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贞观又授秘书监。”

苏大为听得连连颔首。

别的也不太懂,但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秘书监这些,他是懂的。

相当于大唐文化界领袖吧。

“这本《帝王略论》就是虞世南在秦王府时,所写的一部检点历代帝王得失之书。”

据后世历史学者考证《帝王略论》是虞世南在秦王府时,所写的一部通史性著作。

它以时代先后为顺序,以帝王为中心,通篇由“先生”和“公子”的问对所构成。

模式有就像是兵法书《唐李问对》。

而秦王李世民命虞世南作此书,目地当然是“商略古今,以论古帝王为政得失,追述往古兴亡之道”,寻找治世安邦良策。

再说直白点,就是如何做皇帝,如何提高帝王之术,和治政水平。

通过从古至今的帝王所做所为,以问对的方式,分析那些帝王做决定的思维模型,分析利弊得失,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层级。

苏大为在脑子里搜肠刮肚的思索了一番。

可惜《帝王略论》这本书,不在他前世所看过的书目里,对这本书只有模糊印象,不知里面写的究竟是何内容。

混合着龙诞香和麝香的香气从殿角升起。

薄烟如幕。

李治捧起茶盏,轻抿了一口,润了润嗓子。

大概是今日孙思邈之功,此时他的心情不错,精神也比平时要健旺一些。

此时圆润的脸上,少有的浮现一丝红润。

他略清了清嗓子道:“你可知当年先皇传这本书给朕,对朕说了什么?”

“呃,以古为镜,可知兴替?”

苏大为试探问。

李治颇有些不爽的瞥了他一眼。

苏大为忙改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治:“……”

没说话,但脸上分明写上了:我讨厌话多的人。

苏大为忙闭嘴。

人家天皇大帝提问,不是要你回答的。

只是为了抛个话头罢了。

李治略带不满的扫了苏大为一眼,这才继续道:“你知道,朕看这本书,想到了什么?”

苏大为摇头,不说话。

李治也没卖关子,幽幽一叹,拍了拍桌上的书,轻声道:“当年太宗的局面,不容易啊……站在刚立国的大唐,往前看,哪有顺顺利利继位的太子,哪有能安稳坐住的江山。”

“呃?”

“继位八年就八王之乱的晋惠帝?继位三年就大权旁落的周天元?继位二年就被四位托孤大臣‘联署弹劾下台’的刘义府?

为什么二百年来,所有坐上那个位置的人,至高无上的皇帝,能得善终者,北朝一只手,南朝一只手,数都能数得过来。

而即便是这些善终的皇帝,大半都不‘善始’,上位之前要么诛权臣,要么就是掀起‘不忍言’之变,要么常年亲征死在路上。

若把死后继承人不出问题这一条算上,两百年来,能坚持下来的王朝,一个也没有。”

手抚着《帝王略论》,李治侧脸看向苏大为,轻声问:“苏大为,你以为,这是为什么?”

这一瞬间,苏大为只觉得汗毛倒立,背后被冷汗浸湿。


状态提示:第九十六章 帝王略论(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