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大人说这是系统爸爸的莫大威力!
培风也十分赞同,因此他跟着老道士学起来更加认真。
老道士老怀大慰,一个教的认真,一个学的仔细,就这样深山老林中,两人寻药访道,漫游于名山大川中。
每当行至山幽水静的美景处,老道士就坐卧其间,吟诗作赋。
培风则静坐一旁,安心背诵老道传授编撰的道书《真诰》、《导引养生图》以及《本草经集注》、《药总诀》等医术,后者也是先前昙鸾大和尚特意来茅山求取的本草仙术。
“走吧,咱们先去百草园把这次的草药栽种下来!”
老道士背起药篓,带上斗笠,外面还在下毛毛细雨。
老道士在茅山中建有一座自己的“百草园”,里边都是他外出远游时,精心寻找、栽种下的药草。
古代医药是不分家的,老道士除了修道外,最拿手的莫过于杏林医术和本草经学。
老道士的百草园中,有些是代代相传、起源于神农氏的《神农本草经》中有名有字的草药,他在书里就用红字注释;有些则是他自己费劲心力寻找到的,用黑色毛笔书写。
赤字是本经正文,黑字代表着老道士后来加入的,因此又有“本草赤字”,“本草黑字”之称,方便分类。
再经过栽种、四季观察及药性验证,会为它们命名并编撰入他的《本草经集注》。
培风手中的这本书凝聚着是老道士的本草心血,因此他十分珍惜。
沿着茅山主峰大茅峰深山行走,顺着二茅峰、三茅峰蜿蜒而下,与主峰高低起伏,相映成辉。
老道士栽种的“百草园”正处在积金峰的百花山谷。
山谷背面林暗幽深,又有清流急湍,正面向阳,适合阳生草药生存。
培风看着随风摇曳的百草园,依旧很震撼。
这是一个古稀之年的隐士高人致力于的本草事业!
他问过老道士想活多少岁,老道士说等到自己再也种不了草药、诊不了病症的时候,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在百草园观察一整天。
老道士的“百草园”有七大块,和他编撰的《本草经集注》药物记载一样,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七大类进行详细划分。
老道士很尽心尽力,每一种草药都按照天然习性进行种植……
这一个多月培风跟着老道士,在百草园和深山古林中来来回回,挖草药、习药性、验药方…
累并充实着。
他感觉自己在亲眼见证现代中医学的历史进程,并为亲自参与其中而骄傲!
山中不知岁月改,观棋烂柯读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