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了草屋顶,杨家姐妹终于可以安心的整理了,原先摆放在屋子里好多东西都淋湿了,需要一一拿出去晾晒。
别的不说,上回好不容进趟城背回来的五斤盐、二斤沙糖,还有大米和面粉,统统都泡了水。这几天只顾着砍芦竹修屋子,也没来得及好好收拾,再说,即便是当时收拾了的最后还是会被淋到。
大米滤了水晾干了还能吃,泡了盐的水烘干了也还勉强能用,但那面粉却都变成了一坨一坨的面疙瘩。杨五花索性把面疙瘩撩了出来,混着已经化成水的糖重新揉了,说是要做饼吃。
之前熬的那碗猪油上面也浮了一层水,杨五花见了心痛不已,穿来这么久,好不容买回肉熬了点猪油,都还没来得及吃,哪里舍得就这么扔了。也顾不上坏没坏,咬咬牙,索性也把水倒了进面疙瘩里一同捣鼓起来。
杨五花捣鼓一会,总觉得差了点什么,想了想,又跑去摘了点薄荷叶,统统放在里面一起揉,破有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势。杨三花看着面粉缸里剩下的一点面浆水,同样舍不得扔,使劲搅拌,想着:“蒸熟了兴许还能吃……”
“糟糕!”杨五花突然大叫了一声。
原来上回还买了一斤绿豆,想着煮绿豆粥喝的,还没来得及煮呢就被雨给淋了。因为平时没吃,一下也没想起来,这会子不光已经冒了芽,还泛着酸水冒着泡呢。
“臭!”杨小花捏着小鼻子凑过来瞧一眼,随机又迈着小短腿哒哒哒的跑来了。
杨五花却陷入沉思,莫名的带着些许激动的心情。哈哈!古代人应该不会发豆芽吧?我可以发豆芽来卖呢!这下发财了!
“呀!这不是芽菜吗?原来是这么水里泡出来的。”杨三花听到动静走了过来,蹲下身子看着罐子里的豆芽说道。
“三姐,你认识?”杨五花好奇的问,心里却忍不住微微失望,搞半天原来这个时代早就有了啊。白白开心一场!她怎么记得草市好像没有豆芽呢!
“嗯!城里有卖的。”杨三花说道,她在城里的集市上见过有人卖。
“草市为什么没有?”杨五花不甘心。
“我也不清楚,许是少有人买吧?这个挺贵的,还不好存放,容易坏。”
也是,这么热的天往那地上一摆一晒的,不坏也蔫了,谁还会买。再说也不便宜,有这钱还不如存着买肉吃呢。
杨五花看三花一副饶有兴趣地样子,心思一动,说道:“三姐,我们再买点豆子自己发豆芽,好不好?”她觉得就算不拿去卖,自己吃也是好的,毕竟绿豆便宜,才五文钱一斤。
绿豆又不会坏,呃,这次不算,绝对是个意外。平时家里买点绿豆放着,想吃的时候发一点,换换口味总比一直吃野菜萝卜干强。
“嗯,这样也好,到了冬天也不愁没菜吃。”杨三花也觉得这主意不错。
连日的暴雨,薄荷一下窜的老高,杨五花在附近的地上埋了个新的柳条花筐,把这罐变质了的豆芽埋在土里当肥料使,也算是废物利用了。随后又摘了顶上的薄荷,新种了一茬。最近家里事多,也没去过药铺,况且正需要薄荷解暑,卖薄荷的事情就暂且搁置了。
杨三花揭开锅盖瞧了瞧,发现那碗面浆水已经结成了一碗疙疙瘩瘩的米糊糊,但上面还飘着一层水,想来时间不够,决定再多蒸一会。
在一旁等着用锅子煎饼的杨五花随口说道:“把它摊开蒸会不会快一点?”那煎饼果子摊不就是这样,把面浆摊的薄薄的一下就好了。
唉,突然好想吃煎饼果子!想不到连这个都吃不起,等以后有条件了,买了鸡蛋面粉一定要自己做着吃。
“嗳!成了!”杨三花再次揭开锅盖,满意的取出里面的盘子。
折腾了半天。盘子里面的面浆水终于结成了一层粉皮,可惜上面始终有一层水,可能是水蒸气吧,因为没有给盘子盖盖子。也因为有水层的关系,表面不是那么平整光滑,倒了水还有些粘。
杨五花有些好奇里面是不是也那么坑坑洼洼,就把盘子倒扣在案板上想把面粉羹脱下来。可惜在盘子底部拍了半天,也没脱模,只好小心的拿勺子铲下来。
整个粉皮层约一指节厚,除了周围一圈被铲坏了的,底部倒是很光滑的,还有些弹性。杨五花取来了刀,把粉皮层切开,切面的质感有些像厚厚的鸡蛋羹,就是有点黏刀面,可能是没有油的关系。
杨五花想起了现代夏日常吃的一样东西,凉皮,虽然质感还差一点点,还有一点点粘。不过没关系,有机会慢慢试验就行了,反正现在没调料没配菜的也不好吃。
哎~!怎么自己每次好不容易想到一点发财的路子,要实践起来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呢!什么时候才能赚钱发财啊!
杨五花叹了口气,心想,自己还是老老实实做她的煎饼吧。
杨家连着好几日都在晒东西,吃的用的穿的,什么都要晒。边上的林子里绑了好几根绳子,挂满了衣裳被褥,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零碎小布头,那都是她家针线房的二姐平日收集的边角料。
杨五花看着那些碎布头出了神,一直到她的小尾巴小花儿扯她衣裳,才回过神来。
杨五花拉着小花儿回到家,对三花说:“三姐,二姐给的碎布还要吗?”
“要啊。要留着补衣裳呢,天冷了还能做鞋面。”三花正忙着晒草,她想趁着夏日结束之前再做几双草鞋去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