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少年之烽火岁月>第846章 勇敢永远是第一条

酝酿了好久的第三次战役终于开始了,志愿军拿出了最近一段时间内积累起来的全部炮弹,对临津江对岸的敌人阵地猛轰。

几百门大口径的重炮同时齐射,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整个天就打红了,炮击发出来的隆隆声把人的耳膜震得嗡嗡响。

联合国-军阵地上,所有的人都在防炮,都在寻找炮火攻击的死角,生怕下一秒钟就被从天而降的炮弹炸死,志愿军凶狠的炮击把那些自认为有优势火力的家伙炸的横尸遍野。

这是志愿军入朝以后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炮兵,所以作为对手的联合国-军很不适应,有一部分被炸得脑袋糊涂了的士兵正四处乱跑,边跑边呀呀呀的胡乱吼叫什么,仿佛下一刻就要有一颗炮弹落在自己的脑袋上,然后轰的一声爆炸,把所有的一切都炸的粉身碎骨。

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三四六团的老战士张财书带着他的排雷小组从坑道里冲了出去,并且一头扎进了雷区。

这才是最玩命的活计,排雷?话好说可是活不好干,一个不小心别说什么排雷了,连自己的小命都要搭进去。

排雷兵是一个技术和胆量都不能缺的兵种,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可是战场环境恶化,想要精神集中太难了,在强烈的外部干扰下,手哆嗦一下就有可能把自己炸掉,而自己牺牲是小事,耽误了团里的任务是才是大事情,所以能进排雷小组的战士都是三四六团最好的战士,也是心理素质最为稳定的战士,都是张财书和团长吴宝光从几千名战士里挑选出来的。

借助炮弹爆炸发出来的闪光,张财书和排雷小组的战士们在雷区里匍匐前进,边向前爬行,边用手中的探针一点一点开路,他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全团开辟出一条通路来,张财书知道,全团所有的干部战士都在看着自己。几千双眼睛都在看着排雷小组的兵。

包括从总部来的一个特别小分队在内,所有三四六团的官兵都在紧张的看着张财书和他的排雷小组,距离并不太远,江对岸炮弹爆炸的闪光让张财书和他的战士们身影时隐时现。

时间是什么?时间就是生命。三四六团的排雷小组又一次在战场上解释了这个道理,张财书对他要排除的地雷很有信心,参军十个年头了,什么样的地雷张财书没见过!中国、美国、德国,还有日本产的地雷。还不都是让老子给排除了,这个雷场是敌人在撤退的时候仓促布置的,布雷的手法并不高明,把地雷清理干净的难度不大。

解放前的中国国防工业力量薄弱,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武器装备是外国货色,因为战争的急迫需要,也使得当时的国民政府饥不择食,只要是武器就成,只要能打仗就买,这就造成了进口的混乱无序。以至于部队里的武器五花八门,口径品种也是乱七八糟,不过,这样也有一个好处,以穷出名的解放军在缴获了形形色色的武器装备后也让自己的眼界大开,就以张财书这样的老兵为例子,十年征战下来几乎见识了全世界所有的步兵轻武器装备,地雷?用张财书的话来说就是,老子见过全世界所有的地雷,技术对张财书来说不是问题。问题最为关键的是时间,因为他只有二十分钟。

快速向前,还要加快速度,张财书把起出来的地雷一颗颗拆除了引信然后再随手仍到一旁。

五米。十米,二十米,张财书在几千双眼睛的注视下带领他的排雷小组不断向前,在我方强大炮火掩护下连续前进了几十米。

不愧是久经战场考验的老战士,张财书和他的兵手法娴熟,被起出来的地雷随处可见。在后方观战的李勇人暗自心惊,地雷的密度太大了,就这么几十米的距离,排雷小组破坏的地雷已经数不胜数了。

小分队和三四六团的战士们一样趴在坑道里看排雷小组的动作,看着那一颗颗黑糊糊被起出来的地雷,李玉明等人小声在李勇耳朵边嘀咕,这他娘的如果不排除就贸然冲锋部队的损失就太大了。

多亏三四六团有了张财书这样的老战士,这才让李勇提出来的建议得以施行,否则即使有了好的战术也无法落实,还是那句话,战略战术有千万条,勇敢永远是第一条。

前进了几十米,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如果用这个速度一直干下去,二十分钟突破一百米的雷区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三四六团的战士们纷纷兴奋起来,因为只要排雷小组把雷区清理干净,部队在冲击的时候就会减少很多伤亡,否则他们就只好用血肉之躯硬趟过去了,战士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但这只不过是战士们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已,在战场上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的顺利,不可能。

突然,一根亮闪闪的细铁线出现在离张财书只有一丈多远的地方,这是一根很细很细的铁线,用铁线形容不太恰当,应该是钢丝,对,就是钢丝。

如果不是炮弹爆炸发出来的亮光让铁线闪了一下就有可能忽略过去了,张财书顺着铁线走势仔细观察,战场上凭空出来一条细钢丝?肯定有问题。

果然,十几米距离后面就是扭成一团的拌发雷,这些用铁线连接起来的地雷左一团右一团的扭曲在一起,足足有好几十颗雷被钢丝连在了一起,黑黝黝的身体里蕴藏了巨大的能量。

这是一种专门防步兵的拌发雷,只要冲锋的步兵有一个人触发就会发生连锁爆炸,对突击部队威胁极大,因为布雷的时


状态提示:第846章 勇敢永远是第一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