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在这间客栈里“姓吴的人”,明显只有张阳一个,自不必说,这崔燕子是在叫自己呢。【92ks. 】
“诶!来了来了,在这儿呢!”张阳这会儿只能化身店小二,让乔铃儿留在原地,一边答应着一边往下跑。
好在,之前来客栈的时候,因为之前穿的衣服太脏太破,已经换上了掌柜给的现成的衣服,倒是应时应景,正合适。
蹬蹬蹬,张阳风风火火的便跑下楼。
“我说你这小子在干嘛呢?!没看见客人都来了么?”崔燕子使劲儿白了张阳一眼,但是语气却娇媚,说是指责,倒不如说是在打情骂俏一般,活脱脱便是一个背着掌柜的跟伙计有一腿的老板娘的形象。
徐鹏举和张仑交换了一下眼色,两人并没有看出崔燕子的破绽,倒是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对于这样一个美艳老板娘的惊艳,似乎这老板娘就是这间客栈的意外之喜
“唉唉,刚才我不是在归置房间们,一恍惚,便没有听到有人来。”张阳点头哈腰道,一副小意的样子,演技明显不输崔燕子。
“行了行了,别在这里跟我白话了,赶紧去外面看看,送货的来了没有,这里有我招呼着便行。”崔燕子给张阳使了个眼色,意思很明显,让张阳赶紧出去截住,马上就要回来的石三他们,那些人可都是一副马贼的打扮,他们要是回来了,一边是官,一边是贼,这两边要是不打起来,那才是一件稀奇事儿。
“好嘞,我这就去。”张阳知道厉害,抬腿就准备出客栈。
可惜,怪只怪那石三办事儿太利索了,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已经把事先埋伏在外面的人都诓骗了进来。“你们竟都没看见泥鳅那小子吗?!真是奇了怪哉,那小子明明就是从后面的巷子……”
石三的话说了一半儿,便看见了坐在酒馆里的十几个官兵打扮的人,一下子愣住了。
两方人马人数大约相当,又都背刀挎剑,一下子,两边大眼对小眼,面面相觑。
张阳正准备说点什么缓解一下当下的情况时。
徐鹏举已经将手中的酒碗摔到了地上,大喊一声:“草!是叛军!弟兄们!抄家伙!”
要说这徐鹏举怎么知道眼前这些人是叛军的?他们的脸上又没有写着“我是叛军”。
其实道理很简单,正是因为石三那些人穿着的皮甲,挎着的刀剑,还有好几个人身背的弓箭。
唐朝时期,民风尚武,家里有把弓,出门配把剑,稀松平常。
然而从元朝的时候,朝廷因为怕汉人作乱,连家里有把菜刀都要杀头,直到明朝朱元璋时期,皇帝才下令放开百姓家里使用菜刀的限制,为此还有不少大臣上书反对,害怕因此而引起什么乱子,更何况其他兵器。
宋国公冯胜仅仅是被人诬告私藏兵器,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被朱元璋赐死,那时的禁武令可见一斑。
想来如今的菜刀实名制,大概就是从那会开始的吧?
有人会问,不对啊,《水浒传》成书于明初,那里面的英雄们不是也都舞枪弄棒,好不自在?
其实细读《水浒传》就可以知道,老百姓能携带的武器,只限于朴刀、哨棒等比较粗劣的武器,李逵大哥用的,不过是砍柴的板斧。
鲁智深、武松携带铁禅杖,戒刀,这些个本是出家人的法器,被他们用来砍赃官的鸟头,料是佛祖也要说快哉快哉。
至于精良军器,只有祝家庄、曾头市之类和官府有勾结,有镇压农民起义的团练身份的地方,才有权利大量打造拥有,不然则是谋反无疑了。
而在防范最严的清朝,老百姓家里如果有套残破盔甲也是抄家问斩的罪名,这也是中国古代盔甲传世较少的原因之一了。
那么,朴刀又是什么呢?
朴刀的另一个名字是“着裤刀”,可以挂在裤腰上。它极简陋,安上短把就是农具;如果安上了长把才是“朴刀”。这也是为什么朴刀这么常见却上不了《武经总要》,也排不上武林兵器榜。
而老百姓则因为朴刀易得而便宜所以把它作为经常使用的兵器,同时也正因为它的常见,所以它也跟兵器榜上的板砖、折凳一样对它根本不可能完全禁断。
朴刀是短刀头、长刀把的,刀身无鞘,长刀把可以从刀头取下,作杆棒用——这一点在《水浒传》中有细致的描写。
在明朝这种有路引,对人口流动进行严格控制的地方,你带把环首刀或者唐刀(现在都称作东瀛刀了)出门,那基本上是找不自在,就跟你在奥运期间在京城拿把菜刀上街,或者平时没事拎杆长枪上街是一个道理,没事找抽!
至于长剑?
明朝法律规定:士人可以佩剑!就好比你取得功名以后才可以带方巾、穿绫罗一样,是有严格限制的。
也就是说武侠别是明清背景的武侠些带着什么金蛇宝剑、玄铁重剑、屠龙刀之类上街的大侠们,在当下的官府眼中都算“盗匪”,侠以武乱禁说的就是这个。
所以,只一眼,徐鹏举就已经确定来人是叛军无疑了,更何况就算他们不是叛军,这么多人,带着这么多武器,也已经触犯了大明王法,徐鹏举他们又怎么能放任他们逍遥自在?!怎么说徐小公爷也是魏国公府的长子长孙,他要是在这里认了怂,回去被爷爷知道了,估计会被打断腿!
看见徐鹏举都拔刀了,张仑自然也不会含糊,立马拔出腰挎的宝剑,而他们几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