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帝国神纪>第一百五十九章:魏国之艰难决定

在勉强算得上悠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之中,通过国家、民族之间不断交流或者是摩擦,人类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帝国所谓的法律,仅仅局限与国家内部的统治规则,绝不适用于历史背景、民俗文化孑然不同的国家和民族。

阿兹特克人将俘虏的心脏挖出,头颅砍下,尸身推落太阳金字塔之下,而西班牙的天主教军团将此视为最大之罪恶,于是殖民战争展开,在强大文明和相对弱小、原始的文明较量中,人类又认识到了一个不成文的准则--所谓国际法则就是丛林法则!

魏惠王正面临这种艰难的选择,作为一个曾经称霸列国豪强的盟主国,此刻要退出“合纵”向秦国底下自己高贵的头颅,实在是令列祖列宗面颜无光。

拒绝眼前这个夸夸其谈的张仪,则更是一个大大难题。

谁让魏国在战场之上惨败给了秦国呢。

眼下强大无比的秦国,退可扼守函谷关要塞,纵使合六国之力也难保百分之百把握取胜,而进则一举可抵魏国边疆,攻城略地,无可阻挡。

“唉......”魏惠王无奈地叹息了一声,双手紧握了一下自己长袍的腰带,仿佛这个动作能够带来自信心一般。

“如果秦国愿意和魏国保持盟友关系,魏国愿意退出合纵,加入连横!”

听闻此言,魏国上下朝臣,要么惊呼,要么悲叹,要么窃窃私语。

只有张仪暗暗地笑了。

做通了魏国的工作就等于稳住了自己的家门口,如果魏国坚守和秦国的联盟,即是步入了张仪下一步计划,即便是计划不能圆满实现,仍会极大的加强了“合纵国”攻打秦国的压力--他们不得不绕过魏国的庞大地盘。

“连横计划”初见成效。

这样一来,张仪不仅仅是在秦国,在战国七雄之间也同样享受到了巨大的政治外交声望。

中国从来不缺乏能言善辩之士,无论是庄周、公孙龙甚至是孔丘。

尽管众位先师著书立说,但是真真正正能够凭“三寸不烂之舌”,完全替代了刀兵之效的还是极为罕见的。

由此看来,当年张仪“保住”的那条舌头还真的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然而秦国远远不能满足于仅仅拉拢魏国作为盟友,几乎全国上下的贵族都心知肚明,秦惠文王的是有着一统天下,取周天子而代之的野心的。

稳住了魏国,张仪的棋子当然要往下一步上走了。

......

秦惠文王八年,张仪拜别魏惠王,返回秦国。

由于他并未正式辞去魏国相位,在理论之上还兼任魏国相国,成为秦魏二国之煊赫人物。

在秦国的一年左右时光,上至秦王,下到文武百官,都对张仪尊敬有加。

秦惠王九年,张仪、司马错奉秦王命救援苴国和巴国,张仪跟随八万大军算是见识了巴蜀之地的富饶和丰产,他认为此地完全可以作为大秦帝国的后援基地。

张仪不请王命就计使大将军司马错趁机吞并了蜀国,甚至长驱直入占领了巴国,擒获了巴王。于是大秦帝国在此设立巴郡、蜀郡和汉中郡,将三郡土地分为三十一县。

并在江州筑坚城。

秦国的国力和军力再次得到大幅攀升。

而这些积累仍然不能够满足张仪乃至背后秦惠文王。

君臣之间经过几次三番的长谈交流,仍然认为庞大的齐、楚联盟是秦国的心腹大患。

秦惠文王决计攻打齐国,这样一来秦国大军就不免面对齐国的联盟楚国。

这着实是一件令人挠头的困扰。

于是张仪再度自行请缨,仍然仿效当年说服魏惠王那样,仅凭借自己的一张嘴,去楚国一遭,力图瓦解齐楚联盟。

楚怀王熊槐乃是楚威王之子,四十有六岁才得继位。

继位之初怀王整治军队、广耕物产,使得楚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一举击败了当时的霸主魏国,熊氏一族大战神威,夺八城、灭越国、拓境江东、尤其是合纵五国伐秦,给大秦带来极大的危险。

不得不承认,若非凭借函谷关之天险,抵住数十万大军,纵秦国虎狼之师也难以自保。

而今楚怀王已是六十一岁的高龄,前半生的戎马涯,让其建功立业,其功业可以说不愧于面对底下熊氏列祖列宗,但也还是这种思想,让晚年楚怀王陷入享乐主义昏庸的泥沼之中。

的确,在当时六十余岁之人已经算的上是高龄的“耄耋”,作为一国之君,特别是战功显赫的大国君主,谁不想左手拥美人,右首擎美酒,抓紧这“仅存”的宝贵时光,享乐一番呢?

早年间,张仪拜在云梦山,鬼谷子门下之时,跟从师傅修习洞察人性之法,此刻他早就听闻楚怀王年迈昏庸,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终于,再次让他大放光彩或是变成阶下之囚的时刻再次到来。

秦惠王十二年,张仪前往楚国游说楚怀王。

他轻车简从,几乎照旧等同于只身而去。

与拜见魏惠王不同的是,这次张仪面对的是秦国将要攻打齐国的时间压力,他必须在很短暂的时间里说服楚怀王,而在张仪看来,他最大的敌人,既不是楚怀王也不是楚国上下一干重臣,反而是一个位不算高,权不算重,称得上是个诗人的大夫屈原。

这个屈原爱诗辞甚于爱权钱、爱楚国甚于爱自己。

绝非金钱、美色能够打动之人。

且才华横溢,不失为一个善辩能手。

面对这个强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九章:魏国之艰难决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