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逆转1906>第332章 高尔察克的求助

不管是“八月革命”还是“九月革命”,总之现在布党已经控制了俄国的局面,

布党掌权后,宣布成立“工农临时政府”。要求立即举行立宪会议选举,并要求排除自由主义少数派宪政民主党,建立清一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府。尽管布尔什维克的强制夺权行为引起各党派的反感,但由于对宪政规则的长期追求,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等大多数左派政党选择接受了立即举行立宪会议选举的要求。而自由主义倾向的宪政民主党则遭到布尔什维克的镇压。

不过,这个政府却并没有得到各国的承认,列强们都还在观望中。因为原来的临时政府也没有完蛋,他们现在只是丢掉了彼得格勒和几个附近地区,临时政府残党和布党的反对者们聚集在了莫斯科,准备继续和布党死捏。

事实上,现在布党的实力和它的反对派比起来并不占上风,但那些反对派却是一盘散沙,没有一个领导核心,都是各自为战,偏偏又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自然干不过组织严明的布党。

不过后来布党又干了一件不厚道的事情,他们在起义成功当天夜间,就召集了自己的几个盟友,背着其他党派,单方面召开第二次全俄苏维埃大会。在会上通过了向工农与士兵代表苏维埃移交权力的法令,通过了乌里扬诺夫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大会成立了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由101人组成,其中布尔什维克62名,左派社会革命党人29名,社会民主工党6名,其他党派4名。大会成立了人民委员会,乌里扬诺夫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当选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当选为外交人民委员。

这届政府全由布党组成。虽然农民普遍反对他们,但布尔什维克党仍然把他们自己视为工农兵联盟的代表。同时他们在这次会议上还确定了自己的标志。

原本布党是准备使用“镰刀锤子”标志的,但是很不幸,这个标志已经被中国科社党给“抢注”了,现在早已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号,并且已经得到了主流舆论的承认,现在中国、阿富汗、波斯、阿拉伯、暹罗的科社党都是用这个标志。

既然这个标志已经被“异端”用了,以乌里扬诺夫的骄傲自然不会继续使用了。没办法,在这个世界上,“异端”比“异教徒”可恨多了,无论是宗教上的“异端”,还是意识形态上的“异端”。于是,本着“中修吃饭我****”的精神。布尔什维克党重新设计了一个和“镰刀锤子”完全不同的标志,他们的新标志还是红旗,图案是由金色的锤子、锄头和骑兵长矛组成,锤子、锄头左右交叉,中间插着一把骑兵长矛,初看起来和原时空的朝鲜劳动党的标志差不多。他们把这个图案作为新的党旗以及国家象征。

当然,这样的结果才是正常的,要是布党真的取得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就不是打几年的内战了。另外,这个结果才正好符合文德嗣的心意。

……………………………………………………………………

下午,总统府。

午饭之后,高尔察克就如约而来了。有些出乎文德嗣意外的是,高尔察克的汉语水平相当高,他准备的翻译基本上就没派上用场。原本他还认为“高尔察克精通六国语言”的传说有很多水分,现在看来确实没有夸大。

老高其实并不是保皇党,在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被迫逊位之后,高尔察克是第一位宣誓效忠临时政府的海军上将。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我不是为这种或那种形式的政府服务,而是为被我视为高于一切的祖国服务。”他期望新政府能在国内建立起秩序。然而,事态的发展却让他大失所望,临时政府发出的第一个命令竟是允许士兵不服从长官,地方苏维埃的代表甚至还要收缴他的武器。

但老高这种不合作的态度令布党相当不爽,到了6月,塞瓦斯托波尔的水兵、士兵和工人代表会议通过决议,解除高尔察克黑海舰队司令的职务,但他们也没敢逮捕高尔察克,因为他在水兵中深孚众望。但布党也不希望他留在黑海舰队,因为这是阻碍他们的控制,于是布党控制的地方苏维埃就跟送瘟神似的,指派派他到美国去进行军事考察。

高尔察克在美国待了两个月,得悉布尔什维克举行了八月革命后,就急匆匆的赶了回来。在他看来,布尔什维克党这种用暴力推翻合法政府的行为是非法的,他认为自己有必要与其进行斗争。

客观的说,高尔察克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学者和科学家,也有优秀的海军将领,但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如果数据表示的话,他的数据大概就是:科学95,指挥(海战)90,政治50。

不过他只是政治能力再低,并不是傻子,他非常清楚眼下这个时候能帮上忙的国家就只有中国了。而且他也知道布党和中国的科社党很不对盘,互相看不顺眼,双方的嘴炮一直就没断过,两方关系就算没到不共戴天的地步,但也是水火不容了。所以他一到日本,就联系了中国在横滨的领事馆,要求和中国元首会面,领事馆在核实了他的身份之后,又请示了国内,然后才以海军交流的名义把他接了过来。

双方寒暄几句之后,高尔察克就很急切说道:“总统阁下,我希望贵国向我们的政府提供援助,击溃叛军……”

这话一出,让文德嗣心里忍不住吐糟:卧槽,这家伙


状态提示:第332章 高尔察克的求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