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养父母的六零年代>52.052.瘦了好亏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  村支书跟郝援朝弯弯绕绕还有些亲戚关系,郝援朝又是部队军官,是村子里顶顶出息的人物了,梁厉提出这事得给郝建国一个说法他自然没意见,事实上村支书心里也觉得对郝建国愧疚呢,那天他忙着看村里仓库情况就安排郝援朝去安置那猪,谁知道房子突然会塌,半点准备时间都没一眨眼就把郝建国给埋了。

唉,多说都无益,人都没了,那只能多要点好处了,这才是最实在的,毕竟还有四个孩子呢。而公社那边也不会对这种事无动于衷,毕竟按照梁厉的说法郝建国这是为了集体才牺牲的,怎么都要给点抚恤金,又有郝援朝这个军官弟弟在,给颁发了个为集体贡献奖还不算,硬是拿出了五十块钱。

这五十块钱已经很多了,公社也不富裕,而且这次死亡的不止是郝建国,其他村子也有房间坍塌没了或者受伤的,这都得公社拿一点补偿,三块两块都行,郝建国给这么多完全是他是为了抢救集体财产牺牲,这话拿出去也站得住脚,不会招来什么流言蜚语。

不过梁厉倒没那么在意五十块钱,他要的就是个态度和名声,有那张奖状,以后都不敢有人拿郝建国的死编排什么话,对孩子也不会有影响。

这事处理完后便是四个孩子的问题,从郝援朝的记忆里得知他是真心实意要收养这四个孩子的,既是出于道德也是出于亲情,四个孩子都太小了,如果大一点的话郝援朝还能让大孩子立起来顶立门户,但是最大的才九岁,还是小孩子,怎么也不可能撑起一个家,尤其是家里很亲近的亲戚又没有能看顾的,把四个小孩子放在家里,别说郝援朝,就是接收了记忆的梁厉都觉得不妥。

不过梁厉暂时还不能把孩子带走,因为郝援朝在北城进修的时间就快到了,之后要么留任当军校教官要么返回原部队,当时为了他未婚妻郝援朝是打算争取留任军校的,这样他未婚妻就不用背井离乡,而这也是当初跟未婚妻承诺过的。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梁厉不打算替郝援朝接受那个未婚妻,虽然从记忆里他没看清郝援朝未婚妻的模样,可不管美丑他是决心不接受的,而且,梁厉看了看家里的四个小孩子,那未婚妻才十八岁,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有学识有文化,结合记忆里郝援朝说要把四个孩子带到身边养时那惊讶的语气,大概人家也不愿意继续这段婚约了,没准现在就在商量如何退婚,等他回去就给下最后通牒呢。

梁厉对这婚事不在意,从郝援朝记忆来看他是挺喜欢这小姑娘的,不然也不会愿意留任成为军校教官了,但是在他做出要养郝建国夫妇留下来的是个孩子时心里似乎也知晓这对未婚妻不太公平,不太忍心拖累她又舍不得她,就暂且没有多说什么,想等处理完大哥一家的事回去再谈婚事,要是未婚妻最后要退婚,郝援朝会难受但不会刁难她。

因此梁厉想了想,回去后他还是主动退婚,免得女方为难或者碍于道义不敢主动提出,由他提出来还不会损害女方名声,不耽搁人家再嫁。

对于女方执意要继续婚约?这个问题梁厉是没有多想的,几率太低不值得考虑,哪怕真发生了他也能用抚养四个孩子不忍心耽搁拖累女方为由坚决退婚,进修结束后再回部队,天遥路远的,就这个交通不便的年代,基本也是没关系了。

出自以上考虑,梁厉现在是不能立刻把孩子带着走的,还是要先把孩子放在老家一两个月的,等他安置下来再来接孩子也方便,想定了这个,那孩子这一两个月就得摆脱亲戚长辈照顾才行。孩子最亲的亲戚自然是郝援朝,他现在占有的这个身体无疑,此外孩子父亲这边也没旁的更亲近的了,母亲那边的话也就是娘家。

郝建国夫妇出殡那天娘家亲戚也过来了,郝大嫂他爹娘还在,不过挺重男轻女的,生了四个闺女三个儿子,为了给儿子娶媳妇把他们闺女基本都‘卖’出去了,也就郝大嫂嫁的人好些,郝建国是真心喜欢她也待她好,其他闺女都嫁的不怎么样,平时也不回去很少跟娘家走动,郝大嫂也很少回娘家,不过在□□时候还是心软了,在爹娘求上门来给了些粮食救命,这关系便好了一点,这次出殡娘家那边也来了不少人,还算有良心些。

梁厉观察了下最后还是决定让孩子他二舅娘过来帮忙照顾一两个月,娘家那边这个二儿媳妇人要好一些,因为他二舅性子较老实也不怎么得宠,他二舅娘为了小家也不得不泼辣些,但是人不坏也讲究情谊,当初闹灾她儿子差点没了还是郝大嫂私底下看不过去又偷给了一些粮食挨过去的,这次郝大嫂出事得到消息后最快也是她跑来,还走路去镇上看了两个刚出生的娃娃,挺尽心了。

这照顾孩子也不是做白工,梁厉虽然是军人但也不是不懂人情世故,毕竟从小是孤儿身份什么都靠自己,太耿直的话前世他就混不到那个地位。这钱还是要给的,数量就卡在比下地挣工分多一倍好处算作补偿,太多不好太少不行,这样就差不多。

而两个小娃娃口粮的问题那只能买麦乳精和奶粉,这村子今年生娃的不多,刚过了灾害一时没恢复,即使有奶水那估计也供应不了三个孩子,而且过一两个月他安定下来就要带孩子走那也没奶喝,现在直接喝奶粉还能免得断奶麻烦。

至于母乳喂养更好这个问题?不好意思梁厉还真是不知道也没考虑到,


状态提示:52.052.瘦了好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