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宝路天行>第108章 斗茶雅俗 上

(全文阅读)

说到茶,很多人都知道,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国人饮茶的历史,可追溯到母系社会晚期,也就是神农氏时代,距今有五六千年历史了,不过斗茶的历史就没有那么久远了。

这种习俗始于唐代,当时称为‘茗战’,后来在宋代盛行一时,称为斗茶。

因为在宋代时期,朝廷在地方建立了贡茶制度,地方为挑选贡品,需要一种方法来评定茶叶品位高下。根据点茶法的特点,民间兴起了斗茶的风气。

斗茶,多为两人捉对“撕杀”,三斗二胜,计算胜负的术语叫“相差几水”。

“之所以会有斗茶的产生,除了贡茶制度的影响外,还有一个根本原因。”田老说完,卖了下关子,喝了口茶,还故意闭上眼睛,品了品,看得孔四直翻白眼。

在宋代以前,我国的茶道还是以煎茶道为主,而到了宋代,发生了变化,点茶法成为时尚。

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宋代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等等!这还是茶么?不跟芝麻糊的做法一样?”吴晨皱了皱眉头,他是喝惯朝山功夫茶之人,讲究个茶色清澈,像这样搞,真跟南方黑芝麻糊一样了。

“呵呵,少见多怪!现在有不少地方的‘茶’还是这种糊状的呢!”田老哈哈一笑,也不多加解释,继续给他们普及斗茶的习俗。

在当年,凡是参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斗茶要经过集体品评,以俱备上乘者为胜。

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

胜负的决定标准,一是汤色,二是汤花。汤色即茶水的颜色,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者则稍逊。汤花是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色泽与汤色密切相关,因此汤花的色泽也以鲜白为上;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宋代是极其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并著书立说,加以理论化。如风雅皇帝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

社会上一些文人雅士,也流行一种“斗茶”的生活情趣,苏轼在《七碗茶诗》中就说过:“……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徐少东也算是正式拜过师的人,基础的东西自然不在话下,这些东西也有很多他是知道的,现在温习一遍,并没有特别的感觉。

吴晨跟孔四却是听得很仔细,不过心思各自不同,吴晨对于宋代这个读书人的天下,无限神往,这才是悠然人生啊!孔四则在心里想着,那些家伙真是吃饱了撑的,难怪两宋合起来三百多年,被人轮番欺负!

王佑荣也觉得那些人无聊,一会瞄着白荷的胸部,一会扫过她裸露的大腿,脑海里变幻着姿势折腾她。

“呵呵,别酸了,田土豪!”黄老见田老还沉浸在诗文里,哈哈一笑,打断了他的思绪,径直走到案桌上,掀开一块黄布,却是一副画卷。

“这是小老头在前段时间,偶得的一幅《斗茶图》,怎么样,大家给过过眼吧。”他便摊开,边说道,语气颇为自得,看来自己也是挺看好此画的。

斗茶图并不少,因为斗茶是宋人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时人跟元明都有一些画家,留下了关于斗茶的画作,就连清明上河图中,也有斗茶的场景。

黄老拿出来的这幅《斗茶图》,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充满生活气息,全幅共画有五个人物,人物旁边放着几副盛有茶具的茶担。左前一人脚穿草鞋,一手持杯,一手提茶桶,袒胸露臂,似在夸耀自己的茶质优美,显出满脸得意的样子。身后一人双袖卷起,一手持杯,一手提壶,正将壶中茶汤注入怀中。

整个画面结构紧凑,动感鲜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画中的人物,看起来就知道不是什么高官显贵,而是民间茶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斗茶之风的普及程度。

吴晨对字画最是没有研究,更不敢轻言,转首见孔四一副大咧咧的样子,也看不出到底是看懂了还是不懂,徐少东却是一脸皱着眉眼低头不语,脸有迟疑之色。

“怎么了?”吴晨轻轻碰了一下徐少东,要论真才实学,自己这个粉嫩新人,还有孔四这个二道贩子,可都不是徐二的对手,人家正经是师出名门!

“奇怪,这张画好像是赵孟頫的吧,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过。怎么这里又出了一张呢?不会是后人临摹的吧?”

徐少东正在出神,回忆画作的细节之处,被吴晨碰了一下,就对他解释了一下,声音不高,但是厅里很静,大家却都是听到了。

吴晨听得心里一紧!赵孟頫这种出现在中学历史书的大师,他也是听说过的,但这不是他震惊的原因。令他震惊的是,徐少东这么说,实际上就是在质疑此画的真实性了!要知道如果原画存在于不管那边的故宫博物馆,外头再有一副一模一样的,这结果,不言而喻!毕竟书画不是瓷器


状态提示:第108章 斗茶雅俗 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