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红唇乌鸦嘴
青云集团现在,也是在几个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市,建立了分公司,然后趁着公司资金充足,地块竞价不激烈的时候,开始到处囤地。
这个扩张的方法和ok服饰有些类似,不过规模要小一些,入驻的省市少一些。
青云的目标,现在是四大直辖市,还有几个一线城市。
虽然竞争激烈,但是市场相对成熟,容量也大,刚需更多。
曾经,关于是先布局一线城市,还是想先局二三线城市,楚乾坤和林清、以及李治军三人,有过激烈的讨论。
先布局二三线城市,相对于竞争压力,肯定会小很多,对青云集团这样的区域性大型房企来讲,肯定是很适宜的。
但是对于公司品牌的树立,对于把青云两个字做成像万科一样的金字招牌,有些不利。
李治军相对保守,认为还是必须要稳妥一些更好,一线城市的拼杀实在是太激烈了。
一个不好,青云这辆大车也会翻的。
一向杀伐果断的林清,这次有点犹豫,两条路线都有其合理性,也都有其短处。
楚乾坤的态度,和李治军截然相反。
他认为青云集团好不容易借着这次政策调整,在地产行业的专家、从业者面前,在全国人民面前,好好的露了一把脸。
无形之中,无心插柳的做了一波免费广告。
不趁着这个时候,冲击到一线城市,继续在二三线城市耕耘,会让他们失去这可能是最好的一次机遇。
青云集团现在不缺钱,不缺人,政策调整的机会也有了,甚至于财富地产的资金压力,也被楚乾坤接了过去。
天时、地利、人和,如此好的发展机遇,不到一线城市发展,不趁机介入这最大的市场,将来肯定会后悔的。
在华夏,有哪一家超一流的房企,是抛弃一线城市,在二三线城市深入耕耘的?
扎根于一线城市的房企不一定都是大型的、超一流的房企,但是巨无霸大型房企,必定出身于一线城市。
这是一个名震全国品牌的标志,是必然。
楚乾坤的意见,就是应该到北都、东都、南都这样的大城市去发展,跟那些大企业刚。
但是,青云集团,说到底都是林清和李治军的企业,和他楚乾坤的关系不大。
所以,虽然说的让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但是,却并不能说动李治军,让他改变思路,换种想法。
青云到了现在这个体量,关系到方方面面的东西,太多了。
李治军不缺激情,但是他不能盲目激情,稳妥的发展青云集团,才是他最优先的考虑。
楚乾坤的说辞,同样没能马上打动林清,不过,她对楚乾坤实在是太了解了。
因此直接问他,为什么这么坚持的要青云集团,掺和进一线城市的市场,鼓励她们和那些国家级的大型房企正面刚。
楚乾坤知道,不拿出一点真本事,不抖点真货出来,肯定是说服不了两位大佬的。
于是,找了一张华夏的地图出来,把几个一线城市的地铁路线图,大致的给画了出来。
误差肯定有,但绝对不会太大。
这就是做宅男的好处,没事就在网上旅游,扒拉这些大城市的交通、景点、城市发展进化图。
楚乾坤让林清和李治军,趁着现在还不明朗的情况下,抓紧多搞一些地块下来。
甚至,可以联合一些当地的房企,共同出资开发。
蛋糕太大,不说青云集团吃不下,就是像万科这样的巨无霸,也没本事吃独食。
扩张第一步的青云集团,不是想着赚多少钱,而是应该想着怎么多拿地,多出项目,把青云开发的小区,散布在这些大城市里。
把名气,把招牌,先在这些城市树立起来。
至于,他是如何知道这些地铁规划路线的,楚乾坤的回答,依然和当初一样,多看书、多讲究。
从国家政策,到省市的政府报告,历年的城市发展规划,甚至于当地城市的水纹地理资料等等。
各种各样的资料,他对做了详细的研究,这才做出的判断。
在林清和李治军诧异的注视下,楚乾坤加了一句,当初他说的房地产政策调整,就是这么推演出来的。
事实不就证明,他的推算是正确的,是准确的吗?
事实证明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
尝过了甜头的林清和李治军,最后还是被楚乾坤说服,认可了他的方案。
小心翼翼的把那张地图,锁进了保险柜,这可是堪比藏宝图的,必须谨慎对待。
不需要多,只要这上面的准确率有五成,都会让人垂涎欲滴,不择手段。
当然了,这张地图的存在,只有他们三个人知道,外面是一个字都不能说出去的。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一个城市修地铁,也不是说修就能修的,修哪条线路也有时间的先后顺序。
青云集团想借助城市地铁规划,博取地铁概念,开发地铁小区,那就必须卡住时间节点。
不然提前多年买入地皮不开发,不但积压流动资金,国家管理部门也不允许这么做。
这个时间点,楚乾坤并没说的很详细,而是给出了一个大致的预期。
他相信,以林清和李治军的社交能力,有些事情,他们也能有一些内部消息。
只要相结合,他们自然而然就能判断出开建的大体时间,提前个几年买地、开发,做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