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印记之塔>第一百五十四节 原子显微术

戚远准备为自己制造一个实验室,这里现有的设备和仪器显然都是假的,他不可能去用,那么自己制造就是最好的选择。

四级的造物术的模型局限性很大,戚远干脆弃之不用,仅仅使用强效造物术。

先是单一的化合物,比如碳酸钙、碳酸镁,又有单质,比如铜、铁。

这些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化学常识,戚远的记忆库里都很齐全,奥术转化起来很容易,但是当他想变玻璃的时候,石英石作为大众都知道的原材料,戚远不知道怎么变出来……

这不是单质,不是单一的化合物,石英石是由许多化合物组成的。

而事实上,现代的玻璃制造企业已经基本不再使用石英石作为生产原料了,他们制造特种玻璃、高透明度玻璃,使用的也是工业生产出来的原材料,而不再采用原始的办法——到自然界中挖原料。

这就是典型的跨学科问题,现代学界,学科研究同样越分越细,哪怕到了最前沿依旧要回到综合型学科,在稍稍不那么前沿的地方,就已经被细分到难以跨越的地步。

戚远无以为继,他再善于记忆,也不至于跑到图书馆去扫书,同他的专业八竿子打不到的地方,怎么可能去找来资料背一遍。

于是实验室计划还没开始,就在一堆原材料中夭折了。

虽然实验室烟消云散在玻璃制品的阴影里,但是戚远并非没有收获,魔力填充模型,转化出来的物品数量完全超出了戚远的想象。

要知道,地球的学者们在研究能量、物质的相互转化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转化率。

物质通过各种反应放出能量,但是物质不会完全转化,必定余有残渣,不论是通过燃烧还是衰变、裂变、聚变,概莫能外。

在此之上,能量与能量的转化同样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各种能量的转化过程中都会产生热能,而能量始终在不停运动、转化之中,成为了热能的能量也就会越来越多。

于是关于“熵”的假说,关于宇宙“热寂”的猜想,便广为传播,越来越为大众所知。

不过这些东西并不是戚远所感兴趣的,爱好者和专业从业人员的视角与关注焦点完全不同,宇宙的归宿如何,难道是一个只有区区百年寿命的人类应当用心的吗?

或许终有一天,除了这样的命题,人类没有其他值得关注的事情,但是那一天离戚远太远,离与他同时代的所有人都太远,远到不值得他去用心于彼。

只需要知道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始终有损失就足够了。

那么假设魔力是一种能量,假设它在转化时也会有损失,又该如何测定它的转化率呢?

这个时候塑能学派成了最好的研究素材!

零级的光亮术和闪光术正好对照,零级的冰冻射线和二级的灼热射线则是对比。

与此相类,炽热法球和火球术、电爪和闪电束,这些都是通过模型,魔力转化各种能量的常规案例。

排除、归纳、穷举,是现代科学的三大分析工具。

把光亮术模型固定,通过注入不同数量的魔力,记录总结产生的光的量级,就是归纳。

把光亮术的模型增加、减少不同的组成部分,以相同数量的魔力不断尝试其效果、成败,这就是穷举。

把光亮术以相同数量的魔力尝试,在其固定模型中寻找起到发光功能的关键模块,为此而每次施展都改变或取消一个固有模块,直到找到要找的,这就是排除。

就这样,戚远完全无视了时间的变化,在记忆坐标的护卫下,沉醉在自己的研究中,每一个法术、每一个模型、每一个模型中的模块,全部都被彻底解构。

他在求知中不断发现新的未知,为了解答一个问题弄出三个新问题,收获越来越多,思路越来越广,新的法术层出不穷。

如果把他的新法术撰写成含的数量足够超越人物卡附带法术列表中法术的数量总和。

一到九的分级被他完全遗忘,于他而言,所有法术都是为了他的兴趣而服务,并不存在教授他人的作用。

只要他能够心随意动,瞬间施法的,就都是低级法术;需要汇聚片刻魔力,或者施法前需要计算片刻的就是中级法术;而那些要做一段时间准备工作的,就全部都是高级法术。

这样的标准,也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在研究进行没多久的时候,戚远还只能瞬间释放被归类为sān_jí的奥术,再高等级的就需要他耗费一点时间汇聚魔力了。

到了他创作出最新的原子显微术的时候,七级的欧斯彭之掌都能被他随心释放。

不过戚远并不为自己的法力增加而高兴什么,真正引起他兴奋情绪的是原子显微术!

这个法术没有任何战斗意义,但是它可以使戚远获得微观视觉,能够观察到分子内部的活动,原子、电子、键桥,无不纤毫毕现!

事实上,最大的难点并不在于看到微观世界,而在于视觉可以清晰分辨微观世界中的运动。

原子、电子在微小距离间的运动速度是超乎想像的,一开始戚远只能看到一片模糊的光亮,这让他想起了所谓的“跃迁”。

此后奋斗许久,终于使微粒们动得“慢”了下来,至此,这个原子显微术才告成功。

若是按照艾梵瑞尔的法术分级标准,它的魔力使用量大约等同于九级奥术,同预警术、异界之门、流星爆之类的奥术基本持平,其学习难度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四节 原子显微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