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眼神幽幽的盯着手机屏幕,粥粥深深的叹了一口。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的“乒乓球”与“足球”可真是颠覆的彻彻底底,这个颠覆,不仅体现在竞技水平上,更是体现在培训模式上。

在他的世界中,把足球青训做的最最出色的国家是德国,他之前没有关注过这个问题,今天搜了一番后才发现,这个世界的中国足协,竟然是活活把他的世界的德国的青训模式给搬了过来,成为了这个世界中足球青训no.1的国家。

德国青训的两大支柱模式,无非就是训练基地和青训中心,这也是青训计划的核心。

先说训练基地,技术意识都从娃娃抓起,年龄处在11岁~15岁的孩子们,只要是有意向踢足球的、甚至只是想学一些职业足球的皮毛的孩子们,都可以来到训练基地,训练基地中配有专业的足球教练,对这些孩子们进行技术层面上的悉心指导,并且每周还会有专门的战术意识的培养课,而如果发现格外有天赋的小孩子,甚至还会在征得家长和孩子的同意后,提前进行更为专业的额外指导。

而身处在训练基地的这些孩子们的训练时间,一般不会和上学时间有冲突,多半安排在闲暇假日。

但是等你进入16岁之后就有所不同了,16岁是一个分歧点,一个你是否要踏上职业球员的这条道路的分歧点。

选择踏上职业球员的小球员们会接受专门的测试训练,以确定是否有资格从训练基地升入青训中心。

训练基地和青训中心有些不同,训练基地相当于大杂烩,只要是想踢足球的孩子们都可以随意参加,而青训中心则有了门槛,想进入青训中心,就需要通过一定标准的水平测试。

通常来说,一个青训中心往往隶属于一个专业的足球俱乐部,青训中心的存在不仅是提供了更专为业、质量更高、更具有针对性的足球训练方法,更是为所隶属的足球俱乐部培养了新的血液。

每一支球队都有自己专属的青训中心,而这些球队的等级并不不同,有隶属于超级联赛的球队,当然也有隶属于甲级或乙级联赛的球队,最为难得可贵的是,这些青训中心的硬件设施,并没有因为球队等级的不同而产生太大的区别。

财大气粗的天.朝爸爸对足球青训事业的投入与输出超乎想象,这一点在极为优秀出色的基础设施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因为中国足协知道,只有做到能够稳定而源源不断的为这个国家的足球运动提供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让中国足球经久不衰,在世界足坛长期占据霸主的地位。

看到这里,苏舟的眼色不由的沉了几分,他想的比较远,思考着能否把这样的训练模式套用到乒乓球的身上,而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打算,除了要先在中国带起一阵乒乓球热潮,引起国民的关注与兴趣,更重要的还是金钱问题,并且所需的花费完全超乎想象,这就是为什么在他的世界里,德国足球的青训体系明明如此出色,却依然只有德国一个国家施行这样的足球青训模式的原因。

德国有钱,而且德国舍得。

而如果这个世界的乒乓球也要套用类似的训练模式的话……

苏舟的眉头越皱越紧,脸色也越来越沉。

不太现实,哪怕从长远来说,也非常非常的困难。

……一开始只是抱着一种不服气的想法,但真的冷静下来后再思考一下,登上王座确实不容易,但是想要在王座上坐稳却更难,想让一个国家的某项运动真真正正的完全崛起,要面临的困难太多太多,花费的功夫和时间更是不少。

毕竟上辈子的自己只是个打球的,完全没有考虑过什么后辈未来之类的事情,那些都不是他需要操心的地方,他的兴趣也不在这方面,脑中想着的只有怎么赶紧退役,然后放飞自我。

但是对这个世界来说……他之前的心态,还是有些儿戏了。

苏舟揉了揉眉间,有些头疼,但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这还不是最让他头疼的。

或许是因为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重人才、重文学、历史文化颇为厚重的国家,和他的世界的德国青训最最不同的一点,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国对于成绩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也不容小觑。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强迫一个已经进入青训基地、每天接受专业训练的准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学习成绩优异,凭分数考上名牌大学这种事,明显是不现实的。

因此,自从开辟了足球青训,并且获得了卓越的成效后,全民足球的中国爸爸为小球员们专门设立了一所学校——足球青训体育高中学校。

这所学校遍布于全国各地的各个省份,对于文化课的成绩要求较低,并且配有教育局专门为这些准足球运动员编纂的课本,和其他高中的课本并不相同。

久而久之,足球青训体育高中学校,变为了准运动员青训体育高中学校,顾名思义,这所性质特殊的学校不再只是为了准足球运动员开放,受众面更加广泛,简称为青训体校。

至于青训体校本身,有着一条极有意思的规定:学校并不规定学生们的出勤率和上课时间,换句话说,你可以一个学期从不上课,只要你的期末考试能够及格。

而期末考试的内容……

语文和数学必修课,某个国家的某门外语是必修课,另外自己还需要选择两门除了自己的体育专业之外的选修课。

一个学期


状态提示:48.胜利之后--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