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三章奈何桥边谁懂孟婆情
从那以后,孟婆唯唯而诺,念着阎王对自己的厚爱,谨遵王讯。
奈何桥畔的生意那可是好极了,每日络绎不绝。
从桥这边过去的,都是阴差到阳界去抓人或办事。
从桥那边过来的,都是阳寿已尽,来阴间报道的。
在阳间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孟婆的汤煲得很好,也都知道孟婆屈死的事情。
虽讶异着孟婆将店搬到了奈何桥畔,却也没有多问,过得桥来坐下歇脚时,喝上一碗,然后前行。
孟婆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每日里煲汤。原料还是最先那一锅里的,往后汤少了添水便是。
偶尔人少时,孟婆也会感叹一番:忘记过去究竟是好,还是坏?
孟婆也不知道,只是这汤,她自己也从没喝过一口。
几千年的光###流一般过去,孟婆还是每日里煲汤,闲下里想想几千年前的事儿。
毕竟上了年纪,孟婆记性有些差了,虽然谨记阎王的叮嘱,但难免会有疏忽。
没有喝孟婆汤的人再投到阳间,便传开人死到阴间必先喝孟婆汤,忘记前世一切的消息。
这以后,再有人从奈何桥上来,虽大部分人都自愿喝汤,却也有个别宁死不喝的了。
孟婆清楚的记得那是阳间的中秋节,孟婆坐在奈何桥上看月亮。
银盘儿似的月亮饱满明亮,映得桥下的水都格外的清粼。
孟婆正手执阴间发的月饼,素馅儿,一口一口细细品味着时,隐约着从桥那头走来一个女子。
年轻女子二八年华,生的杏眼粉腮,甚是美丽。
此刻,那女子摇摇晃晃地走上桥,眼中含着泪水,路过孟婆也没搭理,阴差押她坐在孟婆的店中。
孟婆轻叹一口气,盛了一碗汤放在姑娘面前。
姑娘杏目瞪圆,两行清泪扑愣愣滑下面庞。
“孟婆婆,我实在不能喝这个汤啊。”姑娘开口。
孟婆没有言语。
“婆婆。”姑娘咚地跪下:“我与李郎情意真切,立下生死誓约。
今日,她娘嫌我家贫困,栽赃于我,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死表明清白。
临死前,李郎赶到,我答应他,投胎后再去与他续缘。
婆婆,我真的不能忘记从前啊。”
说完,泪如雨下。
孟婆眼角也湿润了,她一生没有婚配,羡慕那些有情有义的小儿女家。
此刻,孟婆真是为难呀:
不喝,阎王会怪罪于她,再说阴差在旁,她孟婆也没法变通。
喝吧,这小儿女已是阴阳两隔,若能投生重逢,自是最好不过了。
想至此,孟婆心里这个悔呀,早知当初不熬这个汤,让自己也跟着痛苦。
阴差一把拎起哭倒在地的女子,二话没说,一人撬开她的嘴,另一个提碗灌下。
孟婆还没来及阻止,一碗孟婆汤,生生地灌进女子的口中。
再看姑娘,此时,两眼发直,泪痕还在脸上,口中喃喃地唤着李郎。
这件事,让孟婆揪心了好一阵子,情绪也低落许多。
这一日,阴差又带来一个壮汉,身上脸上全是血。
孟婆暗自吃惊,盛汤放在他面前。
壮汉大手一挥,说道:他奶奶的,这汤俺不喝。
瓷碗打碎在地,汤水也已洒光。
阴差上前按住壮汉,斥道:你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
壮汉起身挣扎,与阴差打成一团,桌椅全成了他们打斗的工具,砸碎的砸碎,摔坏的摔坏。
孟婆站在一边,没有害怕,没有慌张,经过这几千年,孟婆早就处惊不变了。
壮汉总是受过伤的,很快处于下风,被阴差擒住。
“奶奶的,老子不喝,老子要记住血海深仇,老子还要报仇!”壮汉大声呼喝。
挣扎片刻,瘫软下来,静静的,孟婆收拾着打翻的器具。
隐约地听到极压抑的哭声,细细传来。
再看壮汉,泪流满面,自古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流血不流泪。
这壮汉哭的如此伤心,比女人的哭更惊人心魄。
孟婆一把拉起壮汉,轻轻说:冤冤相报何时了。罢了,罢了……
壮汉恸声说:你有所不知,那狗官为占我妻,乘我不在家时杀我爹娘,毁我娘子。
我娘子自杀后,狗官还要将我置于死地,可怜我那刚三个月的孩儿啊,还没出生就与她娘同归。
孟婆闻言大惊,继而悲怒万分,这可恶的狗官,下得阴间必是要遭剐刑的。
壮汉还是将孟婆汤喝了,喝之前,他跪下冲着前方磕了三个响头,喃喃道:爹娘,娘子,对不起了……!
孟婆一日比一日不能忍受这份差事了。
她一闭眼,就看到冤屈的眼神,看到无奈的眸子,听到悲戚的哭声,听到哀哀的恳求。
孟婆想,原来以为人间最是愁苦多,到了阴间应该清静,应该无嗔了。
想不到,死后,依然还会魂魄忧怨,这人间的恶人造了多少孽呀?
孟婆又开始怪自己,逼着相知相许的有情人,下辈子各分东西;
逼着身负血债的人,无法清洗;
逼着没尽忠孝的孩子,重生后仍未尽孝;
逼着恶人从恶后,仍不思悔改。……
老阎王也观察到了孟婆的变化,一日他将孟婆招了去。
孟婆跪倒在地,恳求阎王不要再让她做这个孟婆汤了。
王没吭声,闭目沉思。
半晌,才缓缓地说道:“孟婆,你在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