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混在五代当皇帝>第十三章 前哨战 三

第十三章前哨战(三)

耿崇美的心情随着前锋营逐渐逼近周军的阵线而起伏变化着,总体上是向着放心和坦然的方面转化,看来这支周军多半可以确定是没有配备新式抛石机了,那么打垮他们并且进抵幽州城下就是自己的目标。

处在冲锋途中的耿绍雍却是没有那么多的想法。

崔廷勋和耿崇美之间的谈话自然是没有瞒着他,所以耿绍雍也充分掌握了相关的情报,对于前锋营要在周军阵线前面两里地以外列阵不存疑义。

不过在进入冲锋以后,他和麾下兵丁的眼中就只有前面的周军了。周军的新式抛石机响没响、有没有抛射铁弹丸,只要没有砸到前锋营的行列中来,没有破坏前锋营的进攻行动,耿绍雍都是暂时不作思考。

前军已经冲到距离周军阵列不足三百步的地方了,坐骑即将从慢跑转为冲刺,这一次作战手段的选择也就是此时。

远远的看过去,周军的阵列黑压压的一片,前排更是长枪如林,整个阵列并没有因为前锋营的冲近而稍有骚动。这样不动如山的阵势,前锋营若是选择硬撞上去,那是根本就讨不了好的。

武定军虽然因为处在辽国的南疆前线,更掐在山后和山前的交通孔道上,辽国对这里的投入还算用心,所以武定军也算得上是辽国的一支精锐,可是装备水平仍然远不如皮室军和宫卫骑军。

这个没有办法,辽国比不得南朝那样军队的一切装备给养都是由朝廷负责,辽国的社会体制可能还到不了中原那个上古的周朝那种水平,所以兵制中的正军都是有身家的人担任,自带家丁自备兵甲器具,人马的粮草供应就全靠打草谷家丁日间四出抄掠,就连在本境之内都是如此。

既然兵甲器具都是由正军自备的,那么装备水平就完全由其家境所决定,因此整个辽国的军队都难以做到装备水平整齐划一。皮室军和宫卫骑军稍有不同,前者是辽国各部族向皇帝提供精锐组成的腹心部,后者则是辽国皇帝和述律后这样特殊的皇后所属的私人军队和私人财产,其装备固然在原则上还是由正军自备,却可以依靠历次战争的俘掠得到充实。

譬如十多年前太宗领大军南下最后进入了东京,参战的各部族军都发了一阵横财,东京邻近的州县府库被他们抢掠一空,其中得利最大的当然就是皮室军和太宗自属的永兴宫宫户和骑军了。当时作为皇侄从征的世宗也捞了不少,更在太宗驾崩以后恒州继位的时候兼并了赵延寿所部和一些晋人降军,所以积庆宫就更是庞大。

皮室军和两支宫卫骑军在那场战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晋人降军的数万匹战马以及兵器甲仗,还有东京及河北重镇府库中的数十万兵器甲仗了。

本来数万匹战马可能还只够皮室军与宫卫骑军自己用,那些兵器甲仗在让他们的人马全部换上铁甲以后还有得多,只要手指缝间稍稍漏出一点就可以帮其他部族军备齐皮甲甚至大部铁甲了。可惜不是太宗和世宗不大方,只因为负责最大宗兵器甲仗船队押运的武行德在河阴兵变,河北两大重镇之一的恒州兵变,邺都的府库则还来不及搬运就被包围,数十万的兵器甲仗也就是过了下眼,大半都是化为乌有了。

所以这时候的武定军装备是参差不齐的,人、马都能够备齐兵器铁甲和鞍辔的也就是十之一二;另外十之三四的人能够装备皮甲,其他兵器装具也可以做到一应俱全;剩下来的人里面,除了人的皮甲一定是有的,要么是坐骑无甲,要么是兵器不全,甚至有个别的连鞍辔都没有。

作为吃饭的家伙,武定军的兵丁们步弓和骑弓都是全的,箭枝也足够多——虽然除了铁箭头之外还有青铜箭头甚至骨质箭头,钉枪也是人手一支,但是铁骨朵和斧钺这些用铁量甚多的兵器就装备得很少了。

没有趁手的兵器和足够的铁甲,对面的周军又明显是长枪重甲,在其队列严整不乱的时候冲上去近身肉搏纯属不智。钉枪也就是扎一扎轻装的步兵,要面对面和重甲的长枪兵对刺,想都不必想。

要说武定军也确实是精锐,就要进入提速冲刺阶段的前排军士几乎作出了和耿绍雍差不多的判断,于是随着祗候郎君萧撒剌的一声呼哨,众人纷纷拿出了骑弓搭上箭,身下的坐骑不约而同地悠住了劲,就等着逼近周军阵列六十步之后往两翼迴转,然后向周军的大阵进行抛射,以图打乱其严整队列,为后续骑队的冲击创造条件。

“北虏这是个啥意思,看着长枪手那一排排明晃晃的枪尖怕了,临场变卦不打算冲俺们的长枪阵了?以为自己骑射无双,就想和俺们对射?”

看着对面契丹军的举动,周军殿前司的队列当中小声的议论不断。虽然是劲敌当前,全军因为训练有素也是队列纹丝不动,前排长枪手统一斜举长枪以枪尖对着敌军来向,契丹骑兵从远方滚滚而来带起的一股烟尘,都让整个战场的气氛显得相当肃杀,却也吓不住殿前司的军汉们。自从高平战后郭荣整军,不少军汉是此后才进入殿前司的,可是经过了淮南的将近三年征战,还有这几年的残酷操练,他们对作战是一点都不怵,无论自己的对手是谁。

只不过刚才这位说话的嗓门也太大了,虽然前排和左右的军士们恪于军纪没有回头和转头观望,却也听出来声音的主人就是殿前散都头李怀义,而他身后的军汉更是霎时间一齐向他行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 前哨战 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