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混在五代当皇帝>第二章 加官进爵

要调查清楚这些情况,光靠当面问显然是不行的,有些话也不适合由皇帝当面去质询大臣。不过想查清楚事实真相,掌握充足的信息乃是第一位的要求,然后就是冷静专业的信息筛选和分析能力,看样子调查信息必须同时走明暗两条线,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明面上,当然就是用正常的朝议、召见以及奏章往返,采取冠冕堂皇的官话来旁敲侧击,直接质询大臣固然是不妥,如果对政治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官场逻辑有所掌握的话,一些不经意的朝政琐事依然是可以探测出几分端倪来的。

至于在暗面上,那自然就是锦衣卫巡检司的职责了,作为只能调查取证而不能执法的机构,由它来做这些事情正合适。虽然锦衣卫巡检司在设立之初的名目是侦谍敌情和掌握本军军情,既然一直在指导它运行的皇子变成了皇帝,皇子掌控的唯有锦衣卫亲军,皇帝则是掌控全**队,那么把它的触角稍稍扩充到其他军司和朝官们的身上也是说得通的。

只是锦衣卫巡检司的位份不重,它的三个主要官员都巡检曹翰、副都巡检章瑜和知巡检司事韩微更是资历浅薄,在滋德殿召见他们就不是怎么合适的事情了——当然这还是表面上的理由,不能兴师动众搞得满城风雨才是郭炜真实的想法。

吩咐内侍前去传召锦衣卫巡检司的三位主官分别觐见,郭炜随即起驾离开滋德殿,一行人自启运门转入内宫,起居舍人李吉也紧紧跟随而上。这就是做皇帝的无奈了,在中国的政治传统下,皇帝的**少得可怜哦,大概也只有到了晚上把紫宸殿的殿门一关,才有那么一点**可言吧。这个紫宸殿也就是郭荣驾崩的万岁殿,在郭荣梓宫移到长寿宫之后,稍微清扫内装修了一番,改名紫宸殿以后就归郭炜作为寝宫了。

往慈寿殿拜见太后符昭琼并问安,这是郭炜必办的日常行程安排。虽然这个太后也就是比郭炜大了那么一岁,可也是郭荣临终之前封的皇后,实实在在的太后,郭炜对她的礼数是一定要做到周全的。只是因为郭炜的年龄资望都足以亲政,所以郭荣临终顾命并没有安排太后听政,所以郭炜也就不必和她讲论朝政了,况且她的性格能力也完全比不上她姐姐,若是符昭环还在并且做了太后,郭炜倒是愿意和符昭环商议一些事情。

简短的程序性会面一结束,郭炜立即出门折向广政殿,曹翰他们三人差不多已经候在殿外了吧。

郭炜的日常生活就是这样紧张而有序地运行着,在崇元殿朝会上群议、在滋德殿分别召见大臣详谈、回广政殿批阅处理奏章,当然还有去慈寿殿问安以及晚间回紫宸殿陪伴李秀梅,只是李秀梅现在还挂着魏国夫人的诰命,册封皇后的事情还有得等。

明面上需要搜集整理的信息资料,郭炜正在逐步汇集、整理,文案工作是如此之多如此繁杂,郭炜不得不找来著作佐郎、直史馆吕端和秘书郎、集贤殿校理卢多逊协助。好在他们一个是自己当皇子时候的老师,一个是老师的儿子,不虞有失机密。况且只是让他们汇集整理资料,分析谋划暂时还不用,他们也未必知道弄这些资料是做什么的。

身边的亲信干才还是少了,之前幕府里面的几个人还没来得及召入朝中,而且光是这几个人也远远不够。

暗中由锦衣卫巡检司进行的调查工作同样在逐步展开。曹翰主持对边境之外以及境内诸藩镇的刺探和调查,不管怎么内斗,这类警备工作都是不可轻忽的;章瑜则负责禁军诸军司的调查,他以自己擅长独特的方式将触角深入到了几乎每一个指挥;韩微则是操心着朝中文武百官的日常作息,另外因为他的特殊身份,有些郭炜不好当面问的话,恰好可以让他去问韩通。

像是这一类的调查,都完全不必告知调查人员的具体目标任务,郭炜布置了一套工业化的信息处理流程,以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调查工作的保密度。确定调查地点、方式的是郭炜,遵照郭炜的指示布置安排的是章瑜等人,按图索骥去记录自己观察到的一点一滴的是巡检司里面的跑腿,将这些跑腿上报的资料汇集整理的又是另外一批人,对信息进行最后加工分析的又是郭炜。

调查工作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枢密院却对移镇和军职迁转等事偃旗息鼓了,再次上奏的表章只是请求对年初参加了北征的将士进行全面酬功,还有对各军司出现的职位缺额进行相应升补,之前落去一些人军职的话再也没有提起,而且在这份表章上具名的凑齐了两位枢密使和另外两个宰相参知枢密院事。

至于郭荣的最后遗言中要求让翰林学士、户部金部郎中、知制诰王著为相,经过郭炜问询,顾命大臣们都有了回复。

守司徒、同平章事、弘文馆大学士、参知枢密院事范质:“王著乃是嗜酒之徒,终日游于醉乡之中,岂堪为相!”

门下侍郎兼礼部尚书、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参知枢密院事王溥:“先帝固然是有遗命,不过拜相之事事关重大,还需陛下与群臣商议。”

检校太保、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王朴:“王学士若要为相,须先戒酒,至少掌印之日不可沾酒。”

检校太傅、枢密使魏仁浦:“王学士曾为陛下师,又有先帝遗命,诚可为相,奈何其人嗜酒,恐届时误大事。”

检校太尉、宋州归德军节度使、侍卫亲军副都指挥


状态提示:第二章 加官进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