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明帝>第十卷:蓄力南征之第四章:再次和谈 一

日后,第二次和谈磋商开始,阿敏在皇太极的授意下步,承认这次偷袭锦州是他们不对,但先前的历次战争还坚持是明军挑起来的,而且提出了要求明廷难以接受的高额赔偿。\/

刘鸿训抓住阿敏承认了偷袭锦州是后金先挑起来的这一点,坚决不答应阿敏提出来的高额赔偿,哪有打了胜仗还需要赔偿的道理,并且对阿敏提出了一家人,都是兄弟之间的内部争斗。希望暂行搁置这个问题,接着往下谈。

阿敏请示了皇太极,同意了刘鸿训的建议接着往下谈,和谈才得以进一步谈下去,似乎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始。

接下来的谈判可归纳一下重要的八条:第一条,疆界的划分,后金要求山海关以外全部归后金统治,这个刘鸿训自然会答应,也不敢答应。第二条,百姓归属问题,刘鸿训等人坚持后金将愿意回中原的百姓放回,后金则坚决不许,这些将来都是壮大自己力量的基础,没有百姓子民,再有一百年,凭后金那二十多万人就想入主中原,痴人说梦!还有双方的俘虏,明廷必须放还俘虏的八旗兵勇,而后金俘获的大明官军士兵则以他们自愿加入汉八旗为理由,坚决不放还,第三条,朝贡赔偿问题,后金提出明廷至少给后金赔偿一百万两白银,黄金十万两,以后每年至少须给后金银五十万两,黄金五万两,粗布五十万匹。丝绸十万匹,食盐、茶叶不等,后金以后每年也给明廷进贡东珠二十颗、貂皮三千张、人参两千斤,第四条,边境互开马市,要牛羊马匹以物易物换取农具等各式铁器用品,明廷必须保障后金商人的利益不受侵犯,第五条。后金要求明廷撤走皮岛驻军。这个刘鸿训绝对不会答应。第六条,既然是兄弟之邦,皇太极大大明皇帝许多,应该为兄,这条更是遭受所有宁远前线将官地抵制,明朝的疆域远比后金大的多,哪有天朝上国给小地蛮夷当弟弟的道理?第七条。严惩辽东经略袁崇焕,后金认为就是他步步进逼,才挑起了两国的战端,这样的人比起当年的熊廷弼更为可恶,第八条,明廷承认朝鲜是后金的属国,朝鲜以后将不再对大明进贡,而只对大金进贡。

以上八条。哪里看得出有和谈地诚意。完全是丧权辱国地条款,刘鸿训看到阿敏提出地八条,双方激烈争吵。最后争论未果,后金是寸步不让,而且咄咄逼人,并且声称如果明廷不同意这八条,他们就自己来拿!

“皇太极欺人太甚!”朱影龙气得三佛升天,啪了一声合起刘鸿训等人联名上的奏折,怒火中烧道。

“皇上息怒,这皇太极无非是借谈判漫天要价,眼下朝廷内忧未除,他正好以此要挟皇上,这么苛刻的条件,其实还是可以商量的。”杨鹤出列道,“当初袁督师本就不该过分激怒皇太极,所以微臣建议,先免去袁崇焕辽东经略之职,以显示朝廷的诚意!”

“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孙慎行忙出列谏言道,“袁崇焕虽然此战并无多大功劳,但毕竟他先前为朝廷立下的功勋还有两次坚守宁远,如此对待这样一个朝廷有功之人,不但朝廷威信丧失,还会让四海蛮夷耻笑呀!”

“老臣的意思不过是权宜之计,孙大人你难道不知道朝廷现在有多艰难吗?”杨鹤抓住机会质问孙慎行道。

“不错朝廷是有困难,但即便是困难重重,也不能让有功之人对朝廷寒心吧?”孙慎行是主张不放弃关外地,而杨鹤则倾向于放弃关外的不毛之地,两人原则意见不同,自然就争论起来了。

“皇上,老臣觉得皇太极战败之后还提出这么苛刻的条件,恐怕其中必有内情。“孙承宗出列制止了两人的争吵,然后对着龙椅上脸色不愉的朱影龙道。

“孙老院长的意思是,南京?”一连接到熊廷弼和常炎林的奏请派兵南下的奏折,他岂能不明白孙承宗话中地含义。

“启禀皇上,按照常理皇上在辽东打了这么大地一个胜仗,魏忠贤应该会安分一些,而他现在却在秘密调兵遣将,所图为何?”孙承宗道。

“臣认为孙阁老有些过于担心了,魏忠贤想在南京站稳脚跟,必须将军中大部分将领换成自己的走狗,调动频繁这应该很正常,如果朝廷过于担忧,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了。”通

历黄道周出列进言道。

朱影龙听了孙承宗和黄道周两个人的分析,觉得似乎都有一定地道理。

“皇上,臣查到一点消息。”周淮安出列躬身奏禀道:“前礼部左侍郎温体仁与皮岛总兵毛文龙本是同乡,这在座的诸位大人都是知道的,但臣却查到,这个毛文龙一直与温体仁有书信来往,而且毛文龙每年都给温体仁一大笔的孝敬银子,拖他代为收集朝中动向,然后提前通报与他,以便他能早作准备,所以一直以来,毛文龙在皮岛逍遥了近四五年,而且越来越嚣张跋扈,不听朝廷调遣,此次救援宁远,更是硬生生的敲诈去朝廷一百万两银子,如果以他和温体仁的关系,如果朝廷撤了毛文龙,皇上和列位大人看这个毛文龙会怎么想?”

“臣恳请皇上下旨诛杀毛文龙!”孙慎行跪下道。

“臣等恳请皇上下旨诛杀毛文龙!”顿时在孙慎行身后跪了一大半的百官。

“皇上,毛文龙暂时不能杀,反而要好好安抚!”黄宗羲清脆有力的声音在太和殿上响起。

“宗羲,还不归列,这里岂是你胡言乱语的地方!”黄尊素忙出列训斥儿子道。<


状态提示:第十卷:蓄力南征之第四章:再次和谈 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