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夜色来临,一轮皎洁的圆月从东方缓缓升上天空,照耀着颍河岸边的东柳村,颍河水在月光下金光闪闪,显得和蔼安详,缓缓向东流动。有三三两两的儿童在大人的看护下在河中洗澡,不时传来嬉闹声。两个六七岁的儿童光着身子,在岸上肆无忌惮地边跳边向远处大喊:“大闺女,小媳妇,快来看我的鸡勾勾。”稚嫩的声音在旷野中远远地回荡。两个孩子天真无邪的吆喝立刻引来一阵笑声,使东柳村增添了几分活力。村里的男人们为了在河中洗澡方便,唆使孩子在河岸喊叫,使年轻妇女们不至于到洗澡的地方来打扰他们的乐土。村中的年轻妇女知道男人们傍晚时喜欢在河边洗澡,小孩喜欢在河岸上乱吆喝,早就远远地避开了。
村东头河边一排大柳树旁,有一大片水泥场子,中间建有一座凉亭,凉亭四周除出入口外,都摆着木制的长凳,牢牢地固定在地面,并和凉亭立柱嵌在一起。凉亭里面有一个石桌,石桌四围砌着几个石凳,是村民们平时聚集休闲的好地方。今天,人们吃过晚饭,又三三两两的摇着蒲扇过来了。在家看电视了无趣味,不如乡邻们在一块亲热地唠唠嗑,说说家长里短,讲讲荤段子,开开玩笑,冲淡一天的溽热劳累,心灵如同得到按摩一般,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不知不觉烟消云散。如果村中有多才多艺的乡亲在这里拉段弦子,跳跳舞,唱唱歌,则会使这里更加成为村民们聚集的好地方。
这不,村中的李有志老汉坐在凉亭的木凳上,身着青色短衫,敞着怀,露出结实的胸膛,手拉板胡,用他那激昂苍越的腔调唱了一段坠子书,更是将村民们很快吸引了过来。村民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或坐或站,一脸的投入,听得正起劲。但听李老汉唱道:
“(道白):说人生,道人生,容我把这个人的一生说给大家听。
(唱):
婴儿出世啼声声,未来吉凶说不清,恰似一叶小舟漂流大江中。
人吃五谷生百病,病病让人不安宁,更可怕那大病一场家业净。
谁没有七情六欲?都爱那富贵功名,样样让人熙熙攘攘忙西东。
理想如同太阳升,现实却像荆棘丛,撞上南墙满头疙瘩令人疼。
天上没有长圆月,人间总有离恨情,此恨滔滔黄河奔流难洗冲。
人生难得一知己,冤家为何总相逢?让人三分才能平安过一生。
秋后蚂蚱蹦不动,人到老来有啥用?历历往事化作一场黄粱梦。
南山青松也会老,古来谁人能长生?不管贵贱西天路上是归程。” 李老汉把人生唱得有点悲凉愁苦,都是大白话,没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村民们享受的却是这里的人气、板胡的柔美动听、唱腔抑扬顿挫的韵味,苦戏也罢,喜剧也好,村民都是抱着享受的心态来听的,对艺术的热爱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少,他们一个个听得兴高采烈。
“好,唱得好!”李老汉唱罢,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蓝衫妇女坐在对面的木凳上鼓掌叫好,引得众人跟着鼓掌喝彩。李有志老汉抬眼看了看这位妇女,眼中露出赞许的神色。这位妇女不胖不瘦,留着短发,头发自然地拢在两耳后,垂到下颚两侧,黑发中夹着些许银丝,耳朵上带着一对金耳坠,面庞虽老却显得风韵犹存,一双俏皮精神的眼睛流露着融融暖意。
蓝衫妇女旁边坐着一位秃顶的中年男人,光着膀子,腆着肉嘟嘟油光发亮的大肚子,却拿着一把折扇,在面前摇来摇去地扇着,笑嘻嘻地对这位妇女道:“王大嫂,让俺李哥拉一段弦子,你两个来一段对唱呗!”
“就是,来一段《天仙配》中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站在中年男人身后的一个瘦高个年轻人附和道,并咧开嘴巴笑着。
蓝衫妇女脸露愠色,手指着中年男人,对着年轻人开口笑骂道:“叫你妈过来,跟你赵亮叔唱一段‘十八mo’,好不好?”
周围的人们哄堂大笑,被称作“赵亮叔”的中年男人更是笑得“咳咳”直喘,眼泪也流了出来。
“王婶,叫你和李叔唱一段戏,又不是来真的,为什么骂人呢?心虚才会生气呢!”年轻人装作忿忿的样子说。
王婶道:“你知道你王婶不会唱戏,还拿我开涮。我不骂你骂谁?”
“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知道你会不会唱戏呢?”年轻人不服,继续耍贫嘴。
“小虎子,你这是找骂呢!你当然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你是你爸弄进你妈肚子里的蛔虫,你望望你的熊样!”王婶一双利嘴,一点也不饶人。
周围人又是一阵哄笑,小虎子被笑得满脸通红,却又无可奈何,只好悻悻地责备道:“王婶,你看看你,当老的不像个当老的样子,和小辈一般见识。”
王婶得意地咧嘴笑道:“下次你在心里把我当老的,我就不骂你了。”
李有志老汉不动声色地注视着人们哄闹,不发一言,用手扶起板胡,又拉了起来。动听的弦声一起,喧闹的声浪立刻降了下去。
谁料,这一次,李老汉真的拉了一段《天仙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那十分熟悉的音调刚被周围人们感知到,大家又会意地笑了起来,齐齐地将目光射向了王婶。
王婶故作恼怒状地用手点了点李老汉,嘴角却漾着笑容,没有再说什么,旁边的中年男人赵亮见状捂嘴偷笑。小虎子一脸打了胜仗的样子,骄傲地努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