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维多利亚的秘密>758.第758章 渡鸦崛起

善主的翼蜥米波雷达体系虽然可以确定隐形战机的大致位置,但却是无法战术锁定,所以隐形战机并非在美国红旗军演所遭遇的时候那样不堪一击。

要在兵力弱小的时候干掉对手,还得想辙。

善主的辙就是用导弹导弹先打一发特殊的导弹。

凌晨3点,这个点儿是北约所有的间谍卫星离开希腊上空的短暂的十分钟,全球第一发弹射弹道导弹就抓住这一短暂的大好时光发射。

打开阀门,长500米的u型管开始注水,真空腔起重机开始缓缓地升空,重达50吨的活塞也随之缓缓升起。

这50吨的重物把所有的势能传给u型管的另一头之后,可以将导弹抛射到25公里的高度(理论上,不过由于能量的损失,实际会小于这个数字。)

不过,所有的能量都变成势能不符合逻辑,会有3公里左右的高度势能转化为速度,为240米每秒。

在这个速度的基础上,固体火箭点燃,保持在大气层边缘飞行,如果遇到拦截,张开翅片,像打水漂一样拍打大气层跳动,如果对方拦截技术很高,会损耗很多的燃料,不得不提前落入大气层,随即用滑翔的方式飞行。

即使被拦截了,对方的成本一定会是弹射弹道导弹的10倍、100倍。

善主估计欧洲的弹道导弹拦截系统是拦不住自己的,因为他会用间谍卫星时时刻刻给太空飞弹做规避机动指引,这是一颗高度智慧的导弹。

部署在意大利境内的防空预警系统首先发现目标,北约的防空数据链立即活动起来,联合计算弹道轨迹。

第一枚拦截导弹升空的时候,这个被命名为“烟火祭”的导弹已经飞到了奥地利的上空。

这个时候烟火祭的燃料充足,规避优雅,第一次拦截失败,德国境内的爱国者拦截导弹升空。

这一次,差那么一点点就拦住了烟火祭。

已经飞到了丹麦上空,所有的情报都认为丹麦是打击目标,各个大城市,从哥本哈根到奥胡斯,到奥尔堡,全部警报大作,毕竟北欧人还是靠谱的,因为跟渡鸦公司开战,整个国家的居民都机警起来。

在德国和丹麦边境的时候,烟火祭导弹就已经正式进入大气层了,速度迅速从超音速增加到高超音速,直奔丹麦的沃延斯战斗机基地。

最后的一枚从德国境内升空的萨德拦截导弹已经错过了时机,当烟火祭达到20倍音速的时候,任何拦截都已经希望渺茫。

现在就看丧心病狂的渡鸦要打哪儿了。

完全出人意料的是,这枚弹道导弹居然仅仅在沃延斯空军基地的几百米上空发出了沉闷的爆-炸声,几乎赶不上它高超音速飞行时候产生的噪音。

作战部的粘稠液体在爆-炸中化为无数的小液滴,地面上惶恐不安的士兵感觉到一阵灼热,整个天空变得湿漉漉的。

反导系统的团队做出结论:渡鸦的导弹在最后阶段自动解体了,安全警报解除。

地面上一片欢呼,看来渡鸦公司的弹道导弹技术还是不合格啊。

他们没高兴多久,正要回去睡一个囫囵觉,防空警报又响了起来,这是次是战斗机入侵的情报。

美军的f-35战斗机飞行员憋着一肚子的火,钻进战机前去杀敌。

这是时候,一个地面雷达兵发现了不同寻常的事情——平时训练的时候,雷达在18公里之外就见不到f-35,可是现在……第一架出征的f-35已经飞出了30公里,仍然清晰地出现在雷达屏幕上。

雷达兵不得不警告一号:“喂,哥们儿,为何我仍然能看见你。”

一号:“什么意思?”

雷达兵:“你是不是打开了什么东西,让隐形失效了?”

一号把所有设备检测、检查了一遍,说:“没有,一切正常。”

这个时候已经60公里了,隐形战机依然历历在目的出现在雷达上。

一号立即把这个发现上报,不仅仅是一号,所有出动的5架f-35都仿佛失去了隐身能力。

会不会跟刚才的弹道导弹攻击有关?他们的执勤指挥官猜测完全正确。

这枚烟火祭的弹头不是什么威力巨大的玩意儿,而是能够强烈反射雷达波的液体,雾化之后感染了停在机场候命的15架f-35,使其完全失去隐身能力,并且比普通飞机的雷达反射更强烈。

指挥官向第一波出去拦截的5架f-35指示:“请注意,你们的隐身效果可能已经失效,小心敌机的攻击,发现异常立即返航,我们会派出刚才在机库里可能没有被破坏的战斗机接应你们。”

机库里的f-35也有15架,不过,有5架在维护,能上战场的就变成了10架。母巢号的18架隐形战机却是已经倾巢而出。

遭遇了!在30公里的地方,三体战斗机放出的中程空对空导弹,将自己暴露在对方的预警雷达中。有一枚双管燃料的剑齿虎直奔一号f-35战机。

一号只能狼狈地规避,完全不知道对方战机的位置。

到底是有超音速续航能力的战机,剑齿虎无法直接命中目标,近爆了,一号f-35剧烈地摇摆,失去控制,飞行员弹射逃生。

第二号以为运气不错,看到了一架三体战斗机,然而,他不知道是对方故意放马过来的,因为是整体中分解出来的一架三角形无人机,准备试验一下古老的机炮打飞机战术。

二号用响尾蛇导弹把三角形无人机打跑,却已经进入了第二个三角无人机的机炮射程。

“突突突


状态提示:758.第758章 渡鸦崛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