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雄传宗接代的重任顺利完成,他终于获得了自由。
此时,猛进,大权在握的诸葛亮终于坐不住了。
因为,他不但接到了平原陷落的消息,而且又收到了襄平被攻击的噩耗。
若是任由襄平陷落,那新汉便要承受来自东西两面的夹击。
以目前新汉的国力,焉能再承受两线作战?
苦思无对策之后,诸葛亮只能选择自己率军防守南皮,再命马谡率军北出辽东,拦截襄平方向来敌。
堂堂超一流武将赵云、陈到,如今竟然连一军主帅都混不上了。
可想而知,被排挤的是多么悲催!
一个只知道纸上谈兵的马谡,因为是诸葛亮的学生,这就一跃而起,竟然能凌驾于陈到、赵云之上。
诸葛亮揽权之甚,可见一斑啊!
为什么事必躬亲?
那就是,不放心别人呗!
为什么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还不是任人唯亲,令贤者不能脱颖而出造成的!
刘备前期,一穷二白之时都能发现那么多人才,为什么建国之后却出现人才断档呢?
照这逻辑推理,岂不是说小公司里人才多,大公司里反而没有人才?
这很不合常理嘛?
究其原因,肯定是用人机制出了问题。
不重视人才,不培养人才,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紧抓权柄不放手,不锻炼人才,自然不可能有人才!
诸葛亮此番,在此危机关头仍然选择用马谡,而不用陈到、赵云,便注定了新汉的覆灭。
当马谡率领着陈到以及紧急募集而来的士卒,前出至乐浪郡南部之时,襄平已经被孙策率领着的海军攻陷。
马谡收到消息之后,登时就慌了手脚。
打防守战,当然比打野外遭遇战要轻松一些。
前者有城池做依托,而后者那就要看运气了。
运气好,说不定两军会在有利自己一方的某段地势相遇。
运气不好,说不定就在不利己方的某段地域,意外的被人痛扁了。
对此,马谡是一点信心也无,左思右想之下,他决定事先选定一段有利地域扎好营寨,以逸待劳守株待兔。
陈到当然是强烈反对了,他认为救兵如救火,前出的距离越远,可以回旋的战略纵深就越大。
这么早就安营扎寨,任凭敌军在领地内随心所欲,这算什么事?
有这样打仗的吗?
然而,马谡说起来大道理一套一套的。
只需片刻,就引经据典、之乎者也的,将陈到驳斥的哑口无言。
陈到说不过他,只能选择屈服,他其实也摸不准这马谡到底是何水平?
只是听其夸夸其谈长篇大论的,感觉自己真心没人家懂得多。
于是,只能虚心接受。
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三人行必有我师,陈到这回是真的感觉到差距了。
扎营就扎营吧!
可是,马谡选择的宿营地竟然是一座没有水源的孤山。
陈到看后大摇其头,直言不讳的指出此乃绝地,不宜宿营。
当着众将的面被质疑,马谡面子上挂不住,又开始滔滔不绝引经据典的开始给陈到上课了。
还美其名曰,此地居高临下,扼守要道,无论是冲锋还是射箭,都占尽了优势。
至于水源问题,马谡说的很轻松,可以令士卒下山运水。
总之,在马谡的口中,能在此地宿营,那简直就是上天的恩赐,先帝的庇佑。
反正,陈到的告诫他是压根就听不进去。
这货!这简直就是老鼠吃秤砣铁了心了。
其实,麾下将领之中,也并非没有赞同陈到观点者。
只是他们见陈到都吃了瘪,也就强压下了心中异议。
诸葛党人排除异己的手段,他们可是非常清楚的,什么诽谤、诬陷、无中生有,全都是家常便饭。
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很有可能就引火烧身。
故而,他们全都选择了沉默。
要不怎么说沉默是金呢?
最终,陈到不但未能劝住马谡,反而招来了众人的嘲笑。
陈到简直肺都气炸了,他终于亲身体会到了诸葛党人的务虚与无知。
一切竟然和那些悄悄流传出来的流言蜚语,如出一辙。
这些诋毁诸葛党人的流言蜚语,自然就是黄皓一党暗中传播出来的了。
这帮人,正面不敢与诸葛亮交锋,也就只选择这种上不得台面的勾当了。
没让马谡等待太久,孙策的进军速度很快。
仅用五日,他就从襄平推进到了乐浪郡南部。
此地,正是马谡的安营扎寨之地。
孙策远远一看敌军营寨,登时就气笑了。
当年的江东小霸王,绝非浪的虚名,他同陈到皆是老行伍了,自然一眼就看出来新汉军宿营之地的不足之处。
于是,孙策即命大军将孤山团团围住。
马谡起初还自以为得计,哈哈大笑着命麾下士卒居高临下出击。
孙策既然敢死围孤山,自然就不怕他居高临下来攻。
重盾、绞盘努、强弩、连弩、轰天雷这么一招呼。
新汉军那可怜的居高临下优势,顿时屁用都没有了。
马谡此时才慌乱起来,这时他才意识到,他先前所说的从山下运水是多么的可笑。
有人说,人不吃饭可以活七天,而不喝水的话,最多只能活三天。
三天以后,马谡军确实已经被渴的不行了。
如此紧要关头,孙策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