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重生浪潮之巅>第一千五八二章 幸亏没干成
。”

“纸盒印刷厂实行个人承包,把厂里用不了的氧气装瓶外销,而且为了扩大外销试行了厂内职工参股分红,甚至为了留下那些计算机和自动化的技术人才,我还申办了集体制的软件开发公司……,可以说我能做一切都做了。”

回忆起这五年所发生的一切,王东生心中感慨万千,五味杂陈的说道。

说真的,平日里这些话,他只能憋在心里,没办法给别人说,因为他是整个厂子,一万一千名职工的顶梁柱,主心骨,如果他都没有信心,绝望了,那还让厂里的其他人怎么活,厂子不早就垮了。

所以,他必须顶住,一直充满信心!

也就是在段勇平这个从前的老朋友,并且现在又跟厂里没有什么关系的人,说一说,倒一倒他心里苦水而已。

并且他还没有告诉段勇平的是,这个政策刚刚执行的时候,是有大批量的职工干部不理解,觉得丢面子,认为自己是堂堂国企职工,是什么级别什么级别的干部,为什么要干这种苦力。

最后还是他亲自跑到菜市场,带头卸了整整一个星期的白菜,并且对着大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如果不这样干,大家只能一起饿死,这时职工们才算是愿意降下身份,去干这些苦力,挣一点点求活的钱。

“老王,说真的,你做的已经不错了,甚至厂子还能维持到现在,并且还作出了这样伟大的改变,这已然足以证明张厂长他们的眼光不错了。”

“甚至到现在我还记得,有一次张厂长开大会的时候说,‘燕京东方电子厂自成立以来这三十年,产品老,设备旧、厂房破、工艺技术落后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全厂七千多台仪器、设备中、役龄在二十年以上的占40多,四五十年代的设备仍占不少数量……”

拍了拍王东生的肩膀,段勇平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这些他原本以为自己早就已经忘记,但实则已经牢牢刻在他骨子里的数据。

可以说,在当年,他夜以继日,一直所想的就是把这些数据从他手中改变掉,让燕京东方电子厂全部都是新设备,新产品。

“那按道理说,老王你这么搞下去,厂里应该是有出路的,怎么还会搞成这么一副开工不足20的样子。”段勇平诧异的问道。

算起来,他前前后后也管理了七八年的企业,并且还亲手将擎天从一家小小的电子厂,变成了现在横空全球的庞大商业帝国。

当然了,擎天能发展成现在这样,更多的是方辰和这全公司几十万人的功劳,但没人能否定他的付出和才华。

所以说,他应该十分有资格对一家企业的前景,作出专业的判断。

而从他的所见所闻,尤其是听完王东生的描述之后,他真觉得燕京东方电子厂万万没有成这个样子的理由。

“我也希望厂子能变成你所说的那样,但实际上并没有,虽然其中有很多的问题,但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旁边这个811车间。”

王东生拍了拍旁边的墙壁,一脸苦笑的说道。

“你应该还记得,当时为了建成811车间,从上面拨款到厂里的自有资金,一共花了六千多万元,而当时虽然上面并没有像剪彩时说的那样,完全不管,还有一定的军品采购,但品种多、用量小、难见效益,可要是改做民品又需要补充投资,至少三四千万才行,厂里哪有这么多的钱。”

“如此一来,811车间这反而成了厂里的最大亏损来源,每年仅仅维持费用就要400来万,后来即便厂里想过一些办法,甚至还跟一个香江的玩具商达成了协议,对方租赁811车间,生产一些集成电路,用于自己的玩具上面,但最后还是黄了。”

“可以说,现在全厂最值钱的财产,就是那年因为燕京市和松下合作,拿到的25合资公司的股份,这还能获得一点分红,要不然的话,这厂真的很难维持下去。”

说到这里,就连方辰都已经听出来王东生深深的无奈和遗憾。

“说真的,为了能让厂子生存下去,能让这四千多在职员工和七千多退休职工能有一些生活费来支撑他们的家庭,我真是把能想的办法都用了。”

“比如说,跟天府省的一家企业成立保健品公司,想要开发多种保健茶营养饮品,并且还专门为这些保健品开发出了一种带有传感器的特殊茶具‘东方壶’,但因为天府省的那家企业单方面抽走了资金,使得保健品公司无力经营下去,只能清盘了事。”

“并且还跟人合作,生产过节能灯,这是在我手中损失最大的一桩生意。当时厂里经过考察,确定将节能灯发展成厂里的主要产品之一,还耗资自建了一条试验生产线,并同时再引进一条生产线,要大干特干。”

“可谁知道,这两条年产量300万只,能生产单双u形节能灯灯管的生产线,在前年验收投入不到一年后就陷入了亏损。”

“为什么?”

听到这,方辰突然忍不住插嘴道。

根据他在前世的认知,节能灯应该算是个不错的生意才对,但怎么会这么快就亏损,并且还成为了王东生心目中,他接任之后的最大亏损。

“首先是因为引进的是条二手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良品率太低,其次,节能灯的价格要比普通灯贵出去好几倍,所以老百姓们宁愿买普通灯管,再者就是厂里的组织方式老套,管理水平低。”

王东生有些奇怪的看了方辰一眼,但也没


状态提示:第一千五八二章 幸亏没干成--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