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立大赛基本上快要结束,而沈马也在这些天来成为了神一般的人物。
现在所有的人都管沈马叫做道之子。
今天,又到了沈马论道的时候了,演武台上,沈马盘膝而坐,一脸虔诚。
“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搏之不得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看它又看不见,这叫做无形;听它又听不到,这叫做无声;摸它又摸不着,这叫做无体。这三种特性都是无法进一步追究考察的,它们混合于一体。它的上面显不出明亮,它的下面也显不出阴暗,他无形无影难以捕捉,可以说它不是一个物体。这可以把它叫做没有形状的形态、没有形体的形象。它可以说是迷离恍惚、无法说透的,面对着它却看不见它的前头,尾随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面。掌握了亘古已有的规律,就可以凭借它来驾驭、把握现在的一切事物,就能够了解远古时代的情形。以上所讲的就是关于规律的主要情况。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代那些懂得循道而行的人,其思想细致入微、深邃博大,深刻得难以形容。正因为他们难以被形容,所以只能这样牵强地对其进行描述:他们办事反复斟酌,就像寒冬要赤足过河;谨小慎微,就像在意四邻的窥视;它们举止庄重,就像一位作客之人;达理而不执迷,就像将要融化的冰块;朴实诚恳,就像未经雕琢的原木;胸襟开阔,就像那深山的旷谷;随和宽容,就像那容纳浊流的河水。谁能够使自己像容纳浊流的河水那样呢?世人总是要让浊水平静下来使之慢慢变得清澈;谁又能够永远处于安定清净的状态呢?世人又总是要搅乱清净,使得各种急功近利的yù_wàng得以产生。奉行道的人,办事总会避免过度。正因为能够适可而止,所以能够有所宽容,而不去强求无法达到的成功。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达到极度空无,就能保持清静。万物都在生长,我来观察万物周而复始运行的规律。
万物繁荣生长,都会再次回到它的初始状态。回到初始状态称为静,就是重新获得了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称为常,知道了常称为明。
不知道常,胡作非为,就会遭遇凶事。知道了常就能包容,包容了就会公正,公正了就会全面,全面了就是天道,天运行的规律就是道,道才是长久的,终身不会停止的。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也,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真正对我们生命重要的天地,世人常常不知道它的存在,如太阳,大地,流水,空气,虚空........
次一等的,世人就会对他亲近赞誉,如父母,有道的君王,有智慧的大师。
再次一等的,世人就会对他畏惧敬畏,如独裁者,专制帝王。
再次之,世人就会对他侮辱,如暴徒,暴君。
信用不够的人,就有不信任他的人。最珍贵的是守信用,重承诺。
天下归心,百姓和乐,修养生息,怡然自得。百姓都说:这不过是我们本来的样子。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远古时候没有什么运行机制,社会反而充满了仁义;用“智慧”方法治理时,就会有人用“智慧”来逃避它,就有了所谓的大虚伪狡诈;
家族不和睦了,就有了所谓的孝顺仁慈;国家昏暗动乱了,就有了所谓的忠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不依靠圣贤智慧的教诲,百姓会获利无数倍;
不宣传仁义道德,百姓会恢复孝道和慈悲;
不追求巧诈和货利,盗贼就没有了。
圣智、仁义、巧利这三样,文字不能充分表达,要从心上找到归属感!
回归到纯洁和朴实本性,减少私欲杂念,不需要通过圣贤学习就能治理,那样就没有忧患了。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辽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恭敬和怠慢,相距有多远?
善良和丑恶,又相差多少?
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
这相互对比的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
众人都熙熙攘攘,如同去参加一场盛大的宴会,如同在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