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城招集一干朝廷元老大臣们开会的事情已经通知了下去。首先接受到消息的是六部议院那边,六部此刻也正在开会!开得什么会?自然就是李建城交代的那个农业会议!
会议开得非常热闹,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参加到此次会议的官员都在踊跃发言,非常的积极,只是这次会议的主持者们却是很少说话。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情况其原因并来源于此次会议的核心规则,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有发言权,每一个人的观点都会生效与以讨论。
这给了一大批平时说不上话的人一个说话的机会,而那些不说话的人,就是真正的高层掌权者们了,为什么不说话呢?第一,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平时说的话太多了,所以这次就让着他们说。第二,某种程度上更是因为觉得和这些人说话不顶事,所以不说!
为什么会有这种原因呢?那是因为,一个真正的决策层所思考往往是一件事情的可行性,而不是其所能带来的效益。特别是一个政要人员,有时候他缺乏的决不是一个好点子,他们缺的只会是可以实现它的条件。
就比如这些说的天花乱坠的官贺们,这个说兴水利;那个说降租利!都提的不错很好,很直接的就给老百姓带来了好处,而且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但是这些要实行起来可能吗?你出钱兴水利啊?国家每年总共就那么些前,军饷一发俸禄一分,各种开支一除留给国家的还有几个钱?
在说回降租利这个事情,这事你丫的自己去执行看看!不是你家的田说起来自然轻松,地主们还不把你给劈死啊!
可以说这些发言官员的这些不同观点,某种程度上这也预示着‘民主’本身就是一个理想化的梦想,民众的需求和意见就是一个理想梦的延伸物而已!
因为民众们不可能如同一个国家领导人一样,知道各种的硬性数据的指标和一个国家它的实际负荷能力!
不知道底细、关系、联系等一系列的‘系’,民众注定不可能真正站在一个国家领导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这也就造就了现实世界中政府部门永远不合人意的这种‘合理现象’。
&主’这个词本身就说得好听的群众理想,最终权力它只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因为不可能真的让大家来决定一个社会秩序。一千个人一千种意见,那样的话秩序就混乱了。信息的不对称这也就意味着当权者和民众之间没有所谓换位思考的可能。有的只是迁就,不是民众迁就当权者,就是当权者迁就民众,这就是当今民主制度的真相。
民主的发展在中国的情况来看它就是一个及缓慢的过程,在中国民主的最初必定是民众迁就官员的,而民主的最终梦想就是官员迁就民众。这就好像是中国当年的发展形式一样,最初的民众对那些解放他们的人,极力的信任、迁就、支持(这时的民主自由本意还没有发挥做用。)。随着时间的变迁(当年携胜者的威势渐去)民主自我和自由的个性随之深入人心,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民主就开始发威了。这以至于逐渐民众开始对当权者不满,而当权者认为民众贪得无厌无法满足,从而互相走向对立面,就像现在的中国一样。它最终是会赢来民主理想的胜利,从而走向如同上世纪美国那样的政治局面,还是走向其它方位,在本文看来这只取决于‘作死’之人的感想!
而李建城所宣扬的民主某种程度上也深得了中国民主发展的精髓!在中国有种思想叫做固有化思想,中国发展之初民众对于当权者的迁就大部分也来自于此。时代的传承之下,就有着民不于官斗的印记。这使得的百姓听从官员以一种理所当原的观念深入数代人的心里(即使改革开放了),所以最初的民众如此不论对错的支持当权者也是出于此理。而此时明朝呢!他也有他的固化观念。
这观念就是传承古老的‘爱民如子’与‘言路畅通’!这也是为什么李建城如此胡来明朝的大臣们还是可以接受,因为他都在‘爱民’!他们能接受这个会议的安排也是出于这个道理,因为他打的口号就是‘言路畅通’这也就让他们没有理由去拒绝皇帝给一个机会让大家说话了。
同样的道理中国在建国之初就打着一个民主国家的旗号,所以从最初开始,不管当权者有多么大的威势他们也必须以一种公正、民主的旗号来办事!什么事情都得开一个人民代表大会让众人议议,等到时局发展到了今天这也就变成了一种固有化体制。现今的当权者不再有往日携胜者的威仪,自由自主的力量也开始发挥,他们就不可能无视这股席卷而来的大势力量!在从本书观点来看,民主自由的思想已经是大势崛起,大势不可逆(随便抓一个现代青年问问,你是听国家的还是听自己的,有百分之三十回答国家是个啥的!可见吊丝已经开始占据世界),所以如果没有人‘作死’的话,民主理想化的胜利终将会到来,当权者必定会对民众做出迁就,直到一日民众出现松懈才会对当权者做出迁就。而未来的民主如不在发生改变的话,那民主就是所谓当权者和民众之间互相迁就的轮回了。
固有话的基础会尊定一切大势的到来,李建城所搞的会议也是如此,虽然他不能贯彻民主的精神,但是当他将民主的形式发展成为一种固有值的时候,就没有人可以无视这会议的话语权。民主的最终目的就是‘我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