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惠卿不敢再接话。
王安石沉思一阵:“獐鹿之别,如果眼睛看不出来,可以通过气味分辨……寓意颇深啊……”
吕惠卿问道:“明公,这是什么意思?”
王安石捋着胡须:“我第一次见苏明润时,他还是举子。当时说起雱儿獐鹿之辩,我问明润,你也是神童,设或当时,又会如何?”
吕惠卿问道:“他怎么说?”
王安石说道:“他回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吕惠卿想了一下:“如此看来,他其实早已知道分辨之法,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
王安石说道:“是啊,我当时认为他是智力比雱儿较弱,性格比雱儿优长。沉静笃实,不欺不枉,也是君子处世之道。”
“现在看来,他其实比雱儿聪明得多,优秀得多,不过是顾全老夫面子,不予揭破而已。他当时根本不是在回答,而是在……劝诫。”
吕惠卿说道:“可他现在为何又要说出来呢?”
王安石叹气:“你们啊……”
“他是在告诉你们,越线了。而且雱儿的手法方式,在他眼里堪称拙劣——他有解法,能反制,而且堂堂正正。要玩这些,他只比雱儿高明,不过不愿意出手而已。”
吕惠卿说道:“那苏轼的事,如何处理?这不是投鼠忌器了?”
王安石却没回答,继续自说自话;“如果苏明润是富公,韩公,文公,你们还敢如此行事?”
“还是把他当成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混忘了他中探花时的年岁!”
“苏明润,是制不住的,当年韩相公看过其治夔之策,都感叹当让一头地,何况汝辈!今天韩绛才和我说起他,陕西常平仓充实,实是他的功劳!”
声音越来越严肃:“对于苏轼,你们大可以直接弹劾他诋毁新法,阻挠新政。但是不能用这么拙劣的伎俩来攀诬!还想牵扯上苏明润?忘了皇室对理工的推崇?”
“他是不争,不是不能争!先搞清楚这点,再考虑如何与之相处!”
吕惠卿说道:“是,惠卿记下了……不过,元泽那里,还需参政多多宽慰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