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抗战之还我河山>第265章 第4旅团的末日(6)

“哈哈,两位团 x23u更新最快”刘浪的笑声来带着几分狡黠的意味儿。

祁光远和董升堂一愣,看看指挥部外,不由哑然失笑。

因为纠结于战事,两个大团长在指挥部里来回溜达了半天,竟然没注意天色。

这个时候,天,竟然已经完全变黑了。

先前的攻防战中,独立团已经用事实证明了他们也是有炮的,不仅有迫击炮,还有威力更大的山炮。如果在黑夜中还这么肆无忌惮的的炮击,炮口的火焰完全可以暴露他们的方位,鬼子的炮兵也不傻,自然也就逐渐停了。

更何况,炮弹也是有数的,战争还没结束,鬼子也不敢一口气把弹药储存打光不是?

祁光远和董升堂也是久经战场之辈,只看了一眼天色,就知道了刘浪为何敢如此大胆预言了。

被这个年轻了十几岁的同僚小小的摆了一道的祁光远倒也不恼,仅从先前刘浪以一团之力就击溃了几乎整整一个旅团7000余鬼子的狂攻,他就已经有了和他们有了平等对话的权利。

谁也不会再把刘浪当成一个靠着运气当上上校团长的年轻人了。

“刘团长的意思是夜战?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祁光远颇为意动,这可是29军没少干的,前几天赵登禹旅靠着大刀片剁了日军1000多人的战功实在是让人眼馋。

“是这个意思,但因为鬼子竟然没撤退反而挖掘工事据守,所以计划稍微有些变动。。。。。。”刘浪说道。

“好,就按你说的办。”祁光远这次答应的很爽快。

鬼子炮兵大队那面,其实也不仅仅是天色渐暗怕炮口火焰暴露位置,也不是怕弹药储存不够,一个炮兵大队720匹驮马,炮弹还是带的很足的。

而是鬼子的两个炮兵大队这会儿实在是无法再专心致志的“打炮”了。

因为在他们的周围,竟然出现了影影绰绰中国步兵的影子,而且数量绝对不会少,至少有一个团。

这可把负责给炮兵大队提供防御的两个步兵中队中队长给吓坏了。

日军在各军种编制方面做的很详细,该做什么事儿的就做什么事儿。

一个山炮大队900余人,驮马720匹,山炮12门,拥有三个炮兵中队,每个中队195人138匹马4门炮,还有一个步兵中队200人负责给山炮大队提供基本的安全防御。整个山炮大队的长短枪支不过才500多。

也就是说,除了负责提供防御的步兵中队,专业炮兵是不负责拿枪跟你玩儿命干的,他们是玩炮的,如果步兵中队完蛋了,炮兵们几乎就是待宰的羔羊。

如果说在一个小时前,别说你来区区一个团,就是来一个师,两个率领着200人的步兵中队长也不会脸色大变。

除了他们,第4旅团那边还有7000多号人马呢!想找死的尽管来。

可现在,前线大败的消息已经传了过来,这不知道从那里钻出来的一个团的中**队想干什么就昭然若揭了。

最惨的是,罗文裕是山区,两个炮兵大队为了把阵型展开,可也是费了老大的劲,只要找个平坦地方就放下一门炮,这样的结果也导致了太过分散,防御漏洞太大。

两个步兵中队总共不到400人,就想防御住散布在近一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炮兵各单位简直无疑于痴人说梦。

至于说他们手里不是有大炮吗?用大炮将那些可恶的中国人干掉。

实在对不起,大炮这种在远程中牛逼的不要不要的战争之神,无论你个人怎么英勇,也是无法拿它去拼刺刀的,距离太近,火炮就是个铁疙瘩。

中**队从山林里涌出来,眨眼间就到了炮兵大队的鼻子底下

虽然没有进攻的意思,而是就地挖起了单兵掩体和两个步兵中队搞起了对峙,摆出的十几挺重机枪瞬间让两个步兵中队长失去了赶走对方的勇气。

中国人这是要干什么?

他们可是知道中国人因为缺少飞机大炮所以喜欢搞夜战的传统,这分明是要等到夜深人静月黑风高的时候才开战的意思。

一边急忙将两个步兵中队派往中**队出没的地方进行布防,一边派出传令兵朝五里外正在构筑工事的旅团本部求援,那里还有2000多号人马,派两个中队过来就基本可以挡住中国人的进攻。

“纳尼?支那人还派了一个团准备攻击我炮兵大队?”铃木美通听过炮兵大队通信兵传来的求援报告,眼珠子都瞪圆了。

情报上说的罗文裕口就支那中央军一个独立团在驻守,怎么又蹦出一个团出来?怪不得自己会遭受如此大的损失,原来是对敌军情判断错误的缘故。

“八嘎,情报部那帮饭桶都该死,帝国皇军因为他们的失误损失如此惨重,我一定要将此情况汇报给武藤大将阁下。”铃木美通瞪着大眼珠子拔出自己的将官佩刀一刀将自己的军用小马扎劈成两半。

没办法,在野外,尊贵如铃木美通少将阁下,也只能坐小马扎,其他的,不管你是大佐还是二等兵,都只能坐地上的份儿。日军,其实也不富裕,远不如有些**将领,出入都有秀丽的女秘书陪伴。

不过这会儿,找到发泄通道的铃木少将显然也没得坐了。

“旅团长阁下,现在当务之急还是如何救援木原真一他们吧!”谷仪一努力掩藏起自己眼中流露出的不屑,堆起笑脸劝道。

他当然知道铃木美通的心思,损失近5000人这种惨痛的战败必须得有人出来负责,师团长先前在电报里命


状态提示:第265章 第4旅团的末日(6)--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