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抗战之还我河山>第887章 要塞基地的未来

当然了,随着设施和装备的逐渐到位,独立团现在最缺乏的不是枪炮和弹药。 x23u更新最快拥有了中国目前排名前三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中**火生产第一的华美兵工厂,就算独立团扩军至一个军甚至集团军,也能有足够的生产力在两年的时间完成所有装备。

独立团现在最缺的,是人。

3000人的编制,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拥有了一个完善要塞基地独立团防守和外出作战的需要。

刘浪已经有打算继续征召在乡间被退役老兵训练了两年的民兵,混合一定的独立团老兵,成立基地守备营。

不过这个守备营可不是普通的营,限于编制和某些不可言述的原因,刘浪不能将这个守备的基地单位定义成守备团,但就算是营,他的人员也将高达2000人,否则不能满足守卫基地的需要。

步兵或许只有四个连不过800人,但隶属于守备营的炮兵部队却是高达1200人,那16门主炮和30门山炮以及步兵炮、迫击炮还有3个防空阵地,需要他们来操作。

当然,这2000人的编制依旧不在独立团的正式编制之内,和那支1500人模仿日军大队组成的蓝军部队一样,他们的军饷是由独立团自己负责筹集,名单和军职也不会报于第七路军军部。

守备营要在独立团作战部队外出作战时负责守卫独立团要塞基地的安全和所有秘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刘浪对这支掌管2000大军的主官一直举棋不定,又因为所有设备还未到位,所以一直耽搁了下来。

但随着这次给小洋妞儿递交了独立团未来需要的订单,刘浪决定,最迟三个月,就要将守备营给组建起来。否则,一支由大量新兵组成的部队,没有足够的训练,就是给他们再先进的武器,也形成不了太强的战斗力。

刘浪深知,独立团要塞基地的守卫或许不仅是要面对来自内部的某些威胁,或许日后还要面临日军的兵锋。

曾经的时空中,日本人对四川并不是没有觊觎。抱着将光头大佬退往四川的政府击溃,就可以完全瓦解全中国的反抗意志的美梦,日军选择从宜昌攻击重庆。在号称东方斯大林保卫战的石牌要塞,十五万中国士兵和十万日寇展开浴血搏杀。

中**人已经退无可退,再退就是陪都重庆,再退,中国最后的屏障大西南的中心就要落入敌寇之手,再退,整个中国就已经退无可退。

那一次,经常战略性撤退的十五万**在以长江南岸平善坝和黄陵庙之间的一个小村落为中心阵地展开的数十里战线上,抵抗着日寇第十一军三个整编师团的进攻。

150榴弹炮的漫天炮火已经算不了什么,日军大量使用毒气,已经退无可退的中**人依旧顽强的不退半步。

也在那里,爆发了整个二战史上最大的白刃战。在其他战线上的炮火连天中,胡琏的第11师驻守的高家岭阵地上却足足有三小时不闻任何枪炮声。那不是中**人避战,亦不是双方停战,更不是休息,而是仗已经打到无法开枪的程度了,敌我两军扭作一团展开肉搏战,数千人和数千人,他们在拼刺刀。

日寇此役,亡2000人,没有伤,在鲜血淋漓的刺刀下,不会有活下去的机会,已经退无可退拥有更强战斗意志的中**人不会允许任何一个敌人伤兵退下阵地的可能。

中方,亦牺牲愈1500人。残暴的日寇在白刃战后期己方已显颓势的时候不顾尚在抵抗的己方士兵悍然开炮。

刘浪依旧记得未来《中国国家地理》曾这样描述战死在此地的少年军人。

“那时候,中国农民家的孩子营养普遍不好,十六七岁的小兵,大多还没有上了刺刀的步枪高。他们就端着比自己还长的枪上阵拼命。如果他们活着,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也会在自家的橘园里吸着小口的香茶,悠闲地看着儿孙,温暖地颐养天年。可他们为了别的中国人能有这一切,死掉了。”

在那个残酷的午后,无数壮士的鲜血浸透了长江南岸的土地。三个小时没有枪声的拼杀后,白刃战落下了帐幕,1500名中国士兵静静地躺在中国最美的江山中。他们曾英勇地战斗,此时却安静、腼腆,犹如他们短暂生命中的大多数时间那样。中**队的阵地没有丢失,败退的是日本人。”

刘浪一直记得自己看到那段文字后的泪流满面。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就是拿着自己孱弱的身躯,替未来的后世子孙们争得了一线生机。

而在这个时空,刘浪不知道日寇还会不会再如此选择。但刘浪知道,自从四川发现石油并被光头大佬宣之于众给自己打气,或许历史必然会发生小小的改变。曾经的日寇没有攻进过陕西,在陕西的东大门潼关就铩羽而归,自然广元也没经受过日寇的攻击。但这一次,或许因为石油对他们的诱惑,日军会将重点放在攻进陕西,由汉中入川,从而获得他们垂涎欲滴的油田控制权。

虽然那不过是个小小的数万吨年产量的小油田,但对于岛内石油资源如同一个一贫如洗乞丐一样的岛国,那个诱惑力实在太大了。穷人,看到100块就是巨款,用这个来形容没石油的日本人是再适合也不过了。

要知道这帮货为了东南亚的石油在觉得受到了美国人的威胁后,一怒之下远征万里在太平洋上把美国人的菊花都给狠狠的扎了一刀,你就可以想象他们对石油的渴望。

所以刘浪得下足够多的本钱经营扼守川陕要道


状态提示:第887章 要塞基地的未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