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此事要做,只能采取怀柔手段,不禁止但需要限制。
限制在一个大家都肯接受的范围。
皇帝放下筷子,对着大公主点点头,示意她说下去。
大公主喝了口茶整理下需要继续说道这事既然六扇门有经验那就让六扇门去办,但头版头条必须由朝廷过目,而且朝廷随时可以征用头版头条的内容。
其次多加两页,里面要有朝廷文人学士的文章,要有关于朝廷惠民政策的解读,对一些不好的现象进行批判,最后就是对于一些贪墨钱财官员处理的信息,不过这种信息不可过多,不然可能会起反作用。
大公主分析的条条有理,皇帝面露赞赏,至少自己女儿想的比他这个做皇帝的清楚多了。
姓白的主意?皇帝试探的问了一句。
大公主不高兴的白了皇帝一眼父皇,明明是儿臣想的。
皇帝笑呵呵的看着大公主对于报纸,你自己有什幺安排?大公主顿了顿开口道父皇,这次盐监牵扯的望州大案不如就在报纸上连载上去,盐是一国之本,是万民的生命保障,不如就让这天下黎民看看我皇家对此事的决心。
旁边的张总管又听到望州,这望州怎幺都惦记着啊。
皇帝听完后没说话,刚下去个四皇子,立马就有了个大公主来争权,望州,心不小啊。
也成,毕竟是个女儿,想争权就争吧,难不成还能做个女皇帝不成。
三皇子现在拉拢人已经放在了明面上,丝毫不管他这个做爹的想法,他以为四皇子下去了,他就是唯一继承人了?哼,既然这样,那就扶植扶植大公主。
玉儿,你终生不可再嫁皇帝对着大公主说了一句,大公主闻言一愣,这什幺情况,小和尚不是说了,让她主动争取,这样父皇才不会把她嫁给晋国公吗?可现在让她终生不可再嫁是为何?大公主的样子被皇帝看在眼里。
若是想嫁也可以,姓白的?朕可以给你们赐婚,保证你风风光光的嫁出去,以后你就一心做个相夫教子的妻子。
皇帝给这事做了定论,大公主夺权不怕,怕的是万一,万一真做了女皇帝,以后传给她和姓白的孩子怎幺办,那他就是千古罪人了。
只要大公主不嫁,那就没关系,就算她做了皇帝,以后传也是传给她的某个侄子。
不过若说大公主能做皇帝,他不信,不过以防万一总是好。
大公主犹豫了良久,起身给皇帝跪下儿臣愿终身不嫁,只求为父皇分担。
皇帝听后亲自把大公主扶起来,这一辈的儿子都他妈不争气,他一个也看不上,如若不然哪里用得着让自己的闺女出面分权。
大公主走后皇帝去了御书房,白面太监已经等在那里。
最近玉儿跟姓白的可有接触?皇帝淡淡的问了一句。
白面太监弓着身子回道回陛下,最近大公主已经些时日没见过白大人,葬剑派的夫人和女儿一直安顿在大公主府上。
皇帝听后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身让张总管把小和尚召进来宫里。
小和尚来了宫中,跟想象中的一样是关于报纸的事,本来以为要废一番口舌才能留下报纸,没成想皇帝已经拿出了具体的方案,小和尚自然是应允下来。
只是关于地方报纸的事,小和尚补充了一下。
俗话说堵不如疏,地方报纸的发行朝廷根本无力禁止,倒不如痛痛快快让他们发下去,而且这报纸是公开的,上面不可能有公然反对朝廷的信息,顶多就是宣扬他们地方政策的某些好处。
通过地方报纸的内容,各个势力的想法多少也能摸清楚。
不过,朝廷必须有头版头条的征用权,一些大政方针必须统一口径。
最后小和尚还提出了,排除文盲的政策,你可以不教他们大道理,但必须让他们识字,这样报纸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最大,不过这个提议被搁浅了。
京城曹元帅写好了一封信交给了副官,信中还夹杂着最近的报纸。
曹元帅也不是傻子,报纸这东西混淆视听的作用对于打仗很有作用。
这事要及早通知母亲,估计朝廷对报纸的限制很快就要开始了,若是不能提前找到各种对策,到时不免就要陷入被动。
曹元帅刚刚把副官送走,立马就有人又递了封信进来。
信里把朝廷对地方的报纸的安排打算写的清清楚楚,信上没署名,会是谁呢?曹元帅一开始怀疑白大人,但又觉得不可能,若是白大人直接告诉自己就好,何必大费周章的呢,其次,这个信封没有署名,显然是为了安全考虑,不过这个人情自己找谁去还?最后曹元帅找到了白大人,至少白京城白大人算是她信得过的。
小和尚拿出信来看了看,直接把大公主的名号说了出来,曹元帅半信半疑。
小和尚最受不了自己说实话还被别人怀疑的感觉了,进去屋里不一会拿着几封信出来,这几封信每一封都有大公主的署名和章印做不了假。
小和尚这几封信和曹元帅的信一对比就能看出,的确出自一人之手。
不过曹元帅的样子有些尴尬,小和尚的信全是露骨的情书啊,难不成大公主和他……想想大公主那不食人间烟火的,冷冷淡淡的样子,怎幺着也想不到会写出这样的情书出来,不过每封信都有皇家章印,不信也不行啊。
小和尚等曹元帅看完后小心翼翼的把信封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