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一帮夫人太太当下议论已毕,各自散去。

次日一早,穆桂英便带了小女杨金花,丫鬟杨排风二人,出了北门,直往黄河大坝而去。

汴梁城紧依着黄河南岸,出城不过二三十里,便到了坝上。

黄河之水,奔腾怒吼,三人在数里之外,便已听到了河水翻腾的声音。

待三人趋近了,只见那大坝高数十尺,灰色的堤墙犹如一座连绵的山脉,无限向两边延伸开去。

大坝底下,是民夫们的帐篷,如同军营一般整齐。

黄河年年泛滥,历代治水的民夫,早已将大坝修得又高又厚,那河水有如悬在人们的头顶之上。

穆桂英翻身下了马,一名四十来岁的中年汉子急忙迎了上来,道:「下官参见穆侯!」穆桂英摆摆手道:「这位大人不必多礼,快带本侯去瞧瞧水患。

」那汉子急忙让出一条路,请穆桂英三人上大坝。

那通向大坝顶上的台阶,又陡又高,彷佛登天梯一般。

直到几个人走得两腿发酸,才终于到了大坝顶上。

那汉子指着下面的河水,道:「如今黄河汛期已至,水势十分湍急,大有冲毁堤坝之险。

依下官之见,当速速巩固大坝,方能保得京城无虞。

」穆桂英道:「这黄河之水,泥沙无数,年年冲积河床,和河床年年增高,那水势自然也逐年高了起来。

修筑堤坝,并非长久之计。

本侯以为,当另开河道,将黄河引入淮水,由淮入海,方能长治久安。

」那汉子摇头道:「下官已征发了二十万徭役,若要另开河道,这些人力是远远不够的。

」穆桂英道:「此乃百年大计,一劳永逸之法。

若不然,终有一日,这黄河水冲垮大坝,为祸两岸,生灵涂炭。

当年东周之大梁城,唐之汴州城,皆因战乱,大堤年久失修,而水势益凶之时,湮于万千泥沙之下。

」那汉子道:「穆侯所言在理,只是……」穆桂英道:「大人只管说话,不必忌讳。

」那汉子道:「这大坝之下,有一处庄园,乃是当朝庞太师所置。

若要另开河道,定然会动了他的宅子,怕是太师不依。

」穆桂英道:「治水修堤乃是国家大事,造福万民,岂能被一己私欲耽误?此事本侯自会向皇上禀明,大人不必担忧……」就在两人议论之间,忽然不远处一阵骚乱,许多民夫在坝上围成一团,有些人手中拿着长杆子,不知在水中打捞什么。

「出什么事了?」穆桂英疑问道。

那汉子道:「穆侯在此稍息,下官去探个明白。

」穆桂英道:「不,一道前去。

」那治河官带着穆桂英三人,往那人群走了过去。

那些民夫见了穆桂英,纷纷让出一条路,站立在两旁施礼不止。

穆桂英问道:「你们围在此处作甚?」其中一位民夫指着河面道:「回穆侯的话,小人今日上坝察看水情,不料在水中发现一具尸体,正要将他打捞上来,不料惊动了穆侯,真是罪该万死。

」「尸体?」穆桂英微微一皱眉。

她征战沙场十余年,虽然见多了尸体,但无缘无故从河面上漂来一具尸体,心下好生疑惑。

「就在那!」那民夫将手一指,道,「像是今日刚刚漂澜下的探水针挂住了,漂不到别处去了。

小人心想,定是个苦命之人,便唤来了伙计,想要将他打捞上来,好生安葬。

」穆桂英点点头,道:「快些将他打捞起来。

」那些民夫领命,纷纷拿了带着挂钩的杆子,伸到河里去,钩住了那尸体的衣服,一齐用力,便将那尸首拉到了岸上。

众人定睛一看,竟是一具女尸,三十多岁的样子,面目长得倒是十分清秀,只是被水浸泡的时间过长,有些发肿。

穆桂英瞧了一眼这尸首,觉得似乎有些面熟。

不料身后的杨排风失声大叫:「这,这不是十奶奶的贴身丫鬟么?」「十奶奶?」穆桂英一愣。

杨排风点点头,道:「正是那嫁到呼家,给双王当夫人的十奶奶。

夫人常年征战在外,自然有所不知,不过小人早年随太君到呼王府去拜见过呼王爷和十奶奶,便见过此人。

我俩还一起吃茶,上街为夫人奶奶们采购过东西呢,定然不会认错!」「呼家不是早在十多年被灭门了么?」穆桂英问道。

「正是!因此小人才觉得奇怪,本该是十多年就死了的人,今日为何会出现在此处?」穆桂英沉吟了片刻,道:「此事有些蹊跷。

快将尸体抬到下面去,再作打算!」几名民夫寻了一块木板,将那丫鬟的尸体搬到木板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将那尸体抬到了坝下。

穆桂英赏了每人一些碎银子打发了,对杨金花道:「金花,你速速返回城里,寻找包大人。

请包大人麾下的仵作前来此处验尸。

」杨金花答应一声,便上了马,飞奔会汴梁城去请仵作。

不多时,那仵作便随着杨金花骑马而来,顺带着包大人手下的两名官差张龙、赵虎也一并赶来了。

三人见了穆桂英,急忙行礼道:「见过穆侯!我等奉包大人之命,前来验尸。

此事理当开封府处理,实在不敢惊扰侯爷。

」穆桂英摆手道:「不必多礼。

此人似与我杨家有些干系,本侯自当查个水落石出。

」张龙、赵虎点点头。

穆桂英又道


状态提示:【】(1)--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