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安了城主,大部分是从汉中派来的文官贤者,其余一些人是蜀地大有贤明和能力的俊杰人才,少数民族区临近的城池则由少数族长来任县丞,但所有城邑的兵权还是由汉军来分配,使军政司法相互分开,免得不好控制。

册封下来,大堂内大部分人都得到了官爵和职位,使蜀川有条不紊地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至于在推行新政和汉律中遇什么困难,就需要他们自己去解决,能者上,愚者下,等发展一段时间根据政绩再重新任命一番。

龙天羽将几件要事公布后,又说道“参政者首先要懂得为政之道,一是务实求新,实者重农治河,大兴水利,开垦良田,稳定民心;求新者就是不断完善制度漏洞,百折不挠地推行汉室新政”

“二是崇王抑霸,霸者无非是窃国之道,一些阻抗新政发展的暴民和旧贵族,必须要严厉打击,而王者之道,在于道德礼仪,遵守汉室王法,终于君王”

“三是重德轻治,不以法令为极,而以教化为先,增设私塾学堂,教化百姓,大开民智,广听纳见,不得嚣张跋扈,无视百姓诉冤”

“四是重法慎刑,在推行汉律之后,废除以往秦律,执政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宽严适度,始可为善,不得滥情刑罚,酷刑百姓”

“总之要政在清,令在平,各安其位,天下为安,诸位卿家可听明白”龙天羽结合现代所学的政治知识,就治理蜀地作出几点见解,来鞭策在场一些就要任职的官员。

在场无论文官武将还是商贾、少数族长,听了汉王一番话,顿时心中佩服不已,暗忖名不虚传啊,早听说汉王文武双全,武能统领大军征战沙场,攻必克,战无不胜,文能审时度势治理天下,政令通,四海升平,今日一见,印证了传说都是真的

杜青云心中算是服了,他也算蜀地的出名的才子和剑手,但被汉王化名的萧翎压得自愧不足,糊弄得团团转,此刻再聆听汉王的为政之道,甚是钦佩心想这汉王真乃经天纬地之才,光是这番治世言论,也足以媲美春秋圣贤诸子了。

宴会结束后,各文官回住处准备行李打算不日便去上任,杜府、商贾、少数族长老也都退去,只留下虞子期、夏侯婴等嫡系将领,召开小型军事作战会议。

龙天羽道“今晚封官结束,短期内汉中无法派来更多的人来发展蜀地,需要虞将军坐镇在此,一是要监督各官吏推行新政、治民情况,二是要守住蜀地的稳定,抵挡羌族和月氏等少数野蛮族人的袭击,三是招兵买马,扩建军队,争取在半年内扩展一倍的兵马,而且粮草自备充足,随时准备调去三秦之地作战,能做到吗”

虞子期拱手道“末将定当竭尽所能办妥此事,不辜主公圣望”

龙天羽点头道“很好,这里有虞将军镇守,本王就放心了,另一件事便是关于带兵赶回汉中西南边界地带,剿灭楚军余孽的事,据情报所知,目前仍有两万多楚军精锐人马,都是当年驻守边关的秦军旧部,占领略阳之后,不断在周边破坏,附近城邑的兵马已经派去围剿了,不过效果不大,所以要从神武军抽调三万精兵迅速赶往略阳剿灭楚军余孽,龙牙部队则是随着本王饶走龙门山,进入陇南一带,从陈仓后面斜插进去,一举攻破戮龙关,打韩信个措手不及,他肯定想不到这支兵贵神速的龙牙特种兵会忽然出现在戮龙关后面,当年能擒住他一次,这一次,本王还是要生擒住他”

夏侯婴、张云、葛离等将领听到汉王要饶走西北边陲和草原地带,插入敌军后方袭击戮龙关,都感到意外,按照常理,汉王应该带军杀回汉中先灭楚军余孽才对,孰知他不按常理出牌,打破常规,将计就计,顺藤摸瓜,要端了楚镇西军的要塞之地,五千精兵袭击上万人驻守的雄关,还要生擒敌军主帅韩信,任谁能想得到

“不知汉王打算何日起程”夏侯婴询问道。

龙天羽神道“越快越好,我龙牙部队先行,三万精兵在后,声东击西,欲盖弥彰,等韩信收到汉王身在巴蜀册封官职的消息后,肯定不会想到咱们已经快杀到他的雄关面前了,此事要做的越保密越好,就定在明晚出发”

“遵命”夏侯婴等人都躬身领命,准备跟着主公再次疯狂一把,犹如在剑尖上跳舞一般。

龙天羽起身轻笑道“韩信,上一次以火攻破你防御,这一次本王就再用龙牙部队杀手锏破开雄关,生擒你有何难夏侯婴,派人在一天之内准备好上百个平时训练所用的滑翔板,到时夜袭城池的时候能有大用处”

夏侯婴闻言一喜,知道这次又要玩大手笔的作战了,点头道“末将明白了。”

s第二更,诺言兑现好比龙竹写的侠士一般,重然诺,言必行

从下午不停地写到现在,台式的电脑总忽然死机,够烦人的现在很累了,腰酸背疼的,长期坐着打字,气血不足,体质不太好,更完就去睡了。

投鲜花时,也别忘投推荐票啊

第四十三卷 北伐大业 第七章 龙凤同枕

龙天羽召开军事会议后,又单独召见虞子期,仔细交待一番“子期,蜀地肥沃千里,乃汉军粮仓所在,切不可大意,这次我亲自入蜀,而不是派兵来征服,一是为了得到一个没有遭到战乱洗礼破坏完整的蜀川,二是减少汉军对蜀人、少数民族的冲突,增进民族的融合,这才不顾危险和汉中朝会,亲自化身前来,就因为在目前形势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278--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