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便能取得大成效的事,但如果拖得过久,中原诸国站住了脚跟,再要统一,就更难了。”

“所以出师中原,平定诸侯,不能过早,也不宜过晚,现在中原已经开始混战,我大汉最好就是审时度势,静观其变,囤积兵粮,后发制人,不知爱卿对朕见解有何看法”

众人听了汉王的言论,都点头同意,六部和诸将对局势的把握度远不如运筹帷幄的张子房,因此一时目光都交集在张良身上,他若没看法,其它人更没有什么看法了。

张良感受诸人的目光,淡定道“汉王所言极是,纵观历史变法,即使有能人如管仲、乐毅力、吴起、李悝等人,变法数年才有微效,只有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历时二十年使秦国崛起,有与六国抗衡的实力,二十年,而我大汉决不能再枯等二十年,任由中原混战和吞噬自立,一旦各国站住了脚跟,将百姓同化成诸侯的子民,使各地百姓都有了臣服之心,那时用兵就会更难,不亚于秦统一六国了,尽管此刻中原仍有十四路诸侯,但单支力量并不大,而且如同一盘散沙,汉王在汉川韬光养晦,那么楚国就成了众矢之的,目前不少诸侯都纷纷反对楚国的霸权做法,而楚国又不想看到诸侯做大,由此而知,中原短期中都不会太平。”

“汉军如果这时出兵,不但国库无法支撑,粮饷不足,军队参差不齐,精锐几乎殆尽,招募的这些新军战斗力有限,与楚军有着一定的差距,即使面对诸侯军队,也占不到多少优势,而且汉军此刻出师中原,明显让中原诸侯看到汉王的雄心和志向,各诸侯王刚当上君王,自然不愿意看到大汉统一中原,毁掉他们的君王梦,或不定各路诸侯会团结起来阻抗汉军进军中原,反被楚国利用做了挡箭牌,毕竟汉军要攻打楚国,必须要横扫三秦地带,以及中部的韩、魏、赵、河南四各诸侯地带,等将这四路诸侯击败后,汉军会消耗不少元气,反观楚国以逸待劳,突然出击杀至,我军则难以抵挡,正如汉王分析,现在还不是出兵的时机”

诸臣纷纷点头,就连龙天羽和淳于婉儿也都认可张良的这种观点。

龙天羽开口道“所以朕决定,备军一年,汉境经济发展和训练兵马双头并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萧丞相负责好汉中、巴蜀、陈仓、河西之地的发展,扩大朝廷直属商会作坊的垄断力和经济实力,一些影响朝廷命脉的领域,比如兵甲、战马、纺织丝绸、粮草、钱币等,朝廷必须掌控大股,这样在战争期间,才不会被商贾暗中挟制,谋取暴利。”

“在军队中,要制定详细的兵制,以免出现调兵不灵的现象,军队建制由下至上为伍、什、校、都、指挥、营、军几个跨级单位,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五十人为一校、百人为都,徒步甲士五都为一指挥,设指挥使俾将一人,五指挥为一营,设将军一人,十营为一军,设大将军一人,骑兵三都为一指挥,五指挥为一营,十营为一军,但凡统兵之帅,带兵多少要根据战况和具体情况决定,此事由曹太尉负责,对军队重新编制,另外军方要设立枢密院,军务、边防、将官任职等,由枢密院和兵部参议后拟定奏折,上报与朕决议”

“臣领命”曹参接下这道诏命,要对军队进行改编更制了。

龙天羽又忆起一事,说道“关于兵工厂之事,乃重中之重,一旦建成,以后军方所有的兵甲和研究都要在那里完成,建议驻扎一军封锁大巴山,兵部、工部全力配合丞相,迅速建立起来,到时候铸剑师、打造兵甲的工匠从郭家和学院挑选一些出来,专门为军方打造精良武器和装备,另外战马设法从西域购买上等马,组建一支精锐骑兵,同时汉中之地也要选好马场,由军方设置专门的养马场所。”

“龙牙特种兵团也损失大半,这一年中,授权夏侯婴将军从任何军中挑选精锐勇士进行训练,重建龙牙,人数不少于五千人马,装备和军饷由兵部优先”

“臣等领命”夏侯婴、兵部尚书周勃、工部尚书陈婴起身领诏命。

一切安排妥当,龙天羽打起精神,转向淳于婉儿问道“王后,临行前,朕交待的黑火药研制和寻找黑煤炭的事可有进展了”

淳于婉儿展颜一笑,从素装袖子中取出一张丝帛道“幸不辱命,这些矿石和原材料已全部找到,那黑火药也有了样品,汉王请看”

s龙竹在文中写了不少感想,这些感想是龙竹每写到一个重要情节,自然触发感慨出来,不是从哪抄出来来的,更不是为了凑字,而是写到一定程度,多了一些对事情的看法,以前龙竹想写绝对写不出来。

就比如帝王之心和那股威严,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毕竟五千年中华历史,君王才有多少,千古一帝又有几人,为何我们做不了什么是命运,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大势所趋,什么是空间时间看的书越多,反而觉得自己懂得太少了。

第四十九卷 西汉崛起 第五章 卫三公子

卫国,周王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姓,卫氏。

周公旦伐定三监之乱,以弟弟康叔封为卫国诸侯,分殷商之民,护卫周王室。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赐同母弟封康邑,史称康叔封。后周公旦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封,让康叔迁徙至殷商故都,建立卫国,定都朝歌。

卫国经过历史上康叔立国、武公修德、州吁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330--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