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书院并没有抛弃儒学,而是取儒学之精华用来育人之德行;并没有抛弃佛道,而是用佛道之精华教人用辩证之法看待事物;也没有抛弃律学,而是把律学作为治国之根本,最重要的是,清心书院对于那些想从政的学子,更加注重治国论策的教育。
可以说,清心书院就是一个大杂烩,就说那么番外博士就足以吸引眼球。
校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所以武清也不急。
数日之后,科举经历了会试、殿试之后,由武后钦点了状元、榜眼、探花,并授予六品之官,总共有三十三名进士,其中清心书院达到了十六名进士,骇人听闻。
虽然前三名中没有清心书院之人,但天下士人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在这第一次采取糊名制的情况下,清心书院拿到十六个进士名额,由此可见清心书院之强势!毫无疑问,数十年后,大唐凡为官者,大都出自清心书院了。
有心之人上疏重查考卷,也有人甚至上疏奏请取缔清心书院,甚至有人上疏,清心书院是群魔汇集之地,应早早铲除,以免发生灾祸。当然最让人气愤的是,有人把矛头直指武清,言武清有勾结朋党等等。
总之,一场科举之后,把武清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第二百八十一章 送别庐陵王
四月底,庐陵王迁往房州,四日后又改迁均州,幽禁于伯父故濮王李泰之宅。
这一日,圣旨下达,百官唏嘘,但无人送别,庐陵王带着已有八月身孕的韦氏和两位已经降为孺人的妃子,以及四子七女搭载着简单的行礼缓缓驶出了宫城,沿着天街最后出了定鼎门。
庐陵王李显在车中沉默不语,韦氏抚着肚皮,哭泣道:“三郎,奴今生愿陪三郎共度患难。”
李显有些瘦削的脸上,满是悲凉,而后搂住了韦氏,轻声说道:“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
于是二人便相拥而泣,说到底,一个从皇帝位上摔下,一个从皇后位上掉下来,怎么能不悲凉。
“王爷,前面有人设了酒案,要不要下车?”车夫的声音传进了车内。
庐陵王和韦氏一愣,这个时候谁敢接近他们呢,百官都见不到一个,那这个人会是谁呢?
韦氏说道:“三郎,既然有人送行,三郎不可失了礼数,如今能够送别之人,患难方显忠良啊。”
庐陵王点头称是,便扶着韦氏,下了马车,便看到来人竟然是武清!
武清见庐陵王和韦氏下了马车,更看到韦氏大着肚子,不禁心中一阵疑惑,难道是那一晚上就种下呢,但脸上依旧一副沉着,见庐陵王走来,连忙躬身行礼,端起一杯酒,道:“表哥远行,表弟代太平为表哥践行,还望表哥不要气馁,他日定能重见天日。请饮此酒。”
庐陵王听到武清是以表弟的身份来践行的,心中有些感动,也有些无奈。于是便说道:“表弟今日践行,怕要遭朝中小人嫉恨了,谢表弟!”接过酒杯,一饮而下。
韦氏看着眼前这个男人。她知道此生或许就与这个男人再无交集了。不禁哭泣道:“远山如此情谊,我夫妇二人记下了。”
武清对李显和韦氏这样的遭遇也是估计到了的。但他没有实力去改变,当然也不想去改变,他曾为李显王府侍读,他很清楚李显是个什么样的人。即使他为皇帝,如今有强邻环饲,只会让帝国陷入一片混乱,倒不如变革变革。
“表哥表嫂切莫气馁,姑母只是贬谪你们而已,等姑母心情好了,说不定会召回你们。”武清只能说些毫无营养的安慰话。
但此时听在李显的耳中便如乐音一般。
一番安慰一番慰勉。消除了李显不少怨气,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武清对韦氏说道:“我带了些田庄里的樱桃,专门留给表嫂和表哥品尝,希望收下。”
韦氏有些感动。说道:“如今樱桃正是时候,往年都会有许多进贡,今年却......”
李显抬头看了看天色,便说道:“表弟我们该上路了!后会有期吧。”
武清命护卫把那箱樱桃抬上了马车,而后看了看韦氏大着的肚子,想要开口,却忍住了。
韦氏深深地看了眼武清,想要把武清的样子记在心里一般,而后幽怨地转身上了马车。
随即车马缓缓前行,武清看着车马逐渐消失后,便一挥手,命人撤了酒案,坐上马车,打道回府了。
马车上,韦氏看着那一大箱樱桃,想到樱桃容易腐败,不如早点吃了,兴许还能多吃点。于是便对李显说道:“三郎,把箱子打开,给我些樱桃尝尝。”
李显虽然心中有些怨气,但还是打开了箱子,看到满箱的樱桃,看着那红色,李显狠狠地砸了一拳,随即惨叫一声,拳头流出血来。
韦氏有些生气,好好樱桃砸烂了做什么,但看那箱中露出了一粒金灿灿之物。
韦后稍微挪动下身子,而后拨开樱桃,只见箱中只有一层浅浅的樱桃,下面则是金珠和一块块整齐的银锭。
李显也看到了,二人相望一眼,不禁愣住了,这一箱金银得多少贯啊。怪不得要两个大汉抬,里面竟是金银之物。
不说李显和韦氏看到金银后作如何感想。
据说出了洛州后不久,废皇后韦氏动了胎气,早产下一女婴,李显连一块包裹婴儿的布匹也没有,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