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后谋君心苏不畏知道皇帝有话和方解单独说,所以微微欠着身子请陈博来他们出去等着礼部尚书怀秋功。几位第一次来长安城第一次进宫觐见陛下的外臣,畏首畏尾唯唯诺诺的出了东暖阁,梦里一样,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出来的。“行了,别卖乖了。”皇帝指了指不远处的凳子道:“在陈博来他们几个面前装这副样子,是不是他们怎么得罪了你?朕没戳破你,是因为你在密牢里关了这些日子朕知道你心里有怨气。坐下来说话……朕有事问你。”方解垂头应了一声,心说皇帝竟然什么都能看得出来。从第一次见到这个皇帝开始,方解就知道这个男人有着能洞察一切的实力。朝廷的大臣们中又不少以聪慧著称的,可他们和皇帝比起来,似乎一点儿也算不上聪明了。又或许,皇帝并不是那种天生很聪明的人,而是在后天积累下来了足够多的经验和智慧。方解没有坐下,而是欠了欠身子道:“陛下面前,臣还是站着说话的好。”皇帝嗯了一声,提起朱笔在一份奏折上一边批阅一边淡淡道:“大内侍卫处的密牢距离朕这东暖阁并不远,若是走快些也就一炷香的脚程。朕知道你在牢里是一副什么德行,若不是后来卓先生和演武院的丘教授劝你,莫非你真的就那样自暴自弃?真若是如此,朕还留着你有什么用处?”方解没答话,他知道不需要答话。皇帝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你觉得自己冤屈?”方解沉默了一会儿回答:“不冤,但屈。”皇帝停下笔,沉思了一会儿说道:“不冤但屈,说的不错。若是你心里真就没有一点怨气,朕倒是真该让人重新把你关进去好好的查。佛宗是大隋之敌,是最强大的敌人……相对来说,蒙元对大隋的威胁和佛宗相比都都不算什么了。朕把你立为寒门子弟的典范,予你荣耀富贵,这本是一件激励百姓一心向上的好事,所以朕不想因为这样一件好事,反而成为后世之人讥讽朕的把柄。”他抬起头看了方解一眼,笑了笑道:“幸好,你总算是和佛宗之人没什么瓜葛。”“幸好”方解重复了一遍,语气中似乎有些不平之意。皇帝没理会他的小性子,指了指桌子上的奏折说道:“这些东西,都是今儿一早送进来的。西北的战事才开打,只是稍有不顺而已。满朝文武就有不少人在劝收兵议和……一群猪脑袋的东西,朕把七十万大军调到西北,打一仗就议和,他们以为这是过家家?”方解知道正题要来了,所以聚精会神的听着皇帝的话。“朕自登基之初就在谋划进兵西北的事,十二年来,朕无时无刻不再为这件事做着准备。开疆拓土固然是其缘由之一,其中还有一层深意,你可知道?”“臣愚钝。”方解垂首道。皇帝放下朱笔,坐直了身子道:“十二年前,你的师父,朕的七弟,大隋的忠亲王西行杀贼,这件事你可知道?”“臣听闻了一些,大内侍卫处的指挥使罗蔚然对臣说的。”“嗯,料来他也不会瞒你。”皇帝似乎对方解的坦诚很满意,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十二年前,老七带着数百江湖客西行,将蒙元蛮子杀于国门之外。但死了太多的人,便是老七也自此没有了音讯,朕曾经一度以为他也战死于西北蛮荒……从那时起,朕就更坚定了举兵伐蒙的念头。为老七报仇,为死去的大隋义士报仇。朕后来与蒙元的大汗签订了盟约,也不过是为了能更好的准备西北之战。”“你明白了?”皇帝问。方解点头:“臣明白陛下苦心……”“没几个人能明白。”皇帝叹了口气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蒙元太强,佛宗更强,朕不愿等到蒙元人来袭的时候再打这一仗。如果等到那时候,荼毒的就是朕大隋的百姓。若毁江山,还是毁别人的好。”“但……有些人偏偏不明白这个道理。”皇帝看着方解问道:“对西北第一战如此不顺,你有什么看法?毕竟你在李孝宗手下当了三年的兵,据说你和他私下里关系也不错。”方解一心想避免这个问题,可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方解知道陛下绝不是简单的询问自己有什么看法,若是说一些模棱两可的场面话绝难应付的过去。而罗蔚然的嘱托还在耳边绕着,他知道万一说错了什么,传出去就是杀身之祸。“臣……”方解张了张嘴,又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皇帝看了他一眼,随即摆了摆手让屋子里伺候的人出去。除了苏不畏之外,所有的宫女太监全都退到了门外。“你还年轻,很年轻。”皇帝淡然道:“五年十年之后,朝廷里才会有你的位子。所以现在不是你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的时候,年轻人就该有年轻人的锐意,想说什么就是什么,该说什么就说什么。朕既然这样说,其中的意思难道你还不明白?”方解长长的舒了口气,抬起头认真的说道:“臣知道陛下对臣的爱护,但臣担心的不只是臣的前程,相比来说,臣个人的荣辱真算不得什么……西北的战事,臣所知有限。但臣也能从中窥到一些龌龊的东西,陛下慧眼,自然看的更清楚。朝廷里有人不希望西北的战事一开始就很顺利,至于其心思究竟是什么,臣不敢揣测。”听到这句话,苏不畏下意识的看了方解一眼。这个总是沉默低调的太监,看方解的这一眼中透着些担忧。“所以朕才会找你来。”皇帝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想来想去,有件事也只有你最合适去做了。既然刚才你也说,你个人的荣辱不算什么,那朕就把这差事交给你。朕本来是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