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宫,太后的寝殿安泰殿中。
“桄榔”一声,殿中响起清脆的响声,似乎是茶具摔到地上发出的声音。
“太后,请息怒。”内侍孙忠俯首下跪。
董太后哼了一声,手重重的拍在了桌子上,“哀家就说当年那个小贱种肯定没死,却料不到当年竟然有另外的人进宫,孙忠,你给我好好的查查这个消息是怎么流出去的?查到谁将消息传出去的,哀家定斩不饶。”
旁边一直阴沉着脸没说话的皇上在殿中踱了几步,突然回头,“母后,要知道谁将消息传出去的也不难,现在麻城府传的沸沸扬扬,根本无从查起消息最初的来源,但是我们只需要查查最近出入麻城府的官员,或许能从其中找到线索。”
董太后刚才听了孙忠的报道,就一直处于盛怒之中,根本未仔细思考这件事,现在听皇上一说,她神情一愣,喃喃道:“莫非真的是香宁带走了那个小贱种?”
她的声音有些小,皇上没听清楚,皱了皱眉头,问:“母后,你刚才说什么?”
董太后神情怔忡,眉头紧蹙,“过年的时候,福韵大长公主进宫,曾跟哀家提了一嘴,说她的女儿香宁郡主可能当年并未死于宫中大火,香宁有可能流落民间了,当时哀家并未在意这件事,后来越想越不对劲,如果香宁没有死,她是怎么从宫里出去的。既然她能出去,当年庄妃生下的小贱种也有可能带出去,所以哀家便留了个心眼。悄悄派人留意福韵大长公主的行踪。”
说到此处,董太后心里就余怒难平,当年庄妃殿中大火过后,她没有找见婴儿的尸骨,忙乱之中,她又来不及去找一个孩子的尸骨来代替,只得说婴儿太娇嫩。被火烧的什么也不剩了,先皇虽然有些不信。但又没有证据,伤心了很久才慢慢开怀。
她的心中一直担忧此事,费尽心思查了那么多年,好容易查出当年有一个姓康的侍卫和平北侯世子苏晋当年进过宫。她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查到了姓康的侍卫,将其悄悄的灭了口,又找了个借口将苏晋抓紧监狱,本想逼迫苏晋说出那个孩子的下落,却不料苏晋只说孩子还活着,受尽酷刑却不肯招出孩子的下落,最后更是自尽于狱中。
想到这里,董太后便有些埋怨的看了皇上一眼。要不是他因为当时怀孕的皇贵妃(当时是贤妃)求情,一时糊涂放了苏家人,也不至于让苏晋没有牵挂而选择了自尽。
接收到太后略带愤怒的眼神。皇上有些不自在的扭过了头,心里却有些不忿,他当时并不知道太后坚持将苏家人也关起来的真正原因,想着不过是个小婴儿,就算是过了这么多年,他依然还活着。又怎么能跟他这个已经稳坐皇位的人相比?实在不行,就认了他。封个爵位什么的养着就是了。
一个在民间长大的皇子,难道还有能力造反不成?
再加上贤妃当时有孕,为了给未出世的皇子祈福,他才允了贤妃的请求,放了苏家人。
太后若是早一点告诉他自己不是........他也不至于毫不犹豫的放了苏家人。
皇上越想心里越气闷,脸上不免就带了一些出来,“福韵大长公主?母后既派人监视了她,那可有什么发现?”
董太后撇了孙忠一眼。
孙忠会意,忙答道:“福韵大长公主两个月前去了麻城府,派去的暗卫说她到了麻城府一直在自己的庄子上住着,并未有特别的举动。”
皇上脸色一变,“又是麻城府,母后,说父皇有位皇子流落民间就是从麻城府传出来的,难道这事情跟福韵大长公主一点关系都没有,朕不相信。”
太后没好气的冷哼,“崩说你不信,哀家也不信,可她那个庄子守的跟铁桶似的,哀家派去的人根本就进不去,一群废物,真是没用。”
听到守的跟铁桶似的几个字眼,皇上的神情有些奇怪,他向太后靠了靠,哑着嗓子问道:“母后,难道福韵大长公主手上真的有鹰卫吗?”
太后看了皇上一眼,只见他双手紧握,目光定定的看着自己,眼神中有着明显的热切之意。
她摇摇头,“哀家也不知,当年你父......嗯,先皇只从太祖皇帝手里接管了燕卫,说是鹰卫还暂时负责保护太祖皇帝,可后来太祖皇帝驾崩的突然,也没来得及传鹰卫给先皇,从此便不见了鹰卫的踪影,很多人都怀疑他们可能掌握在福韵大长公主手上,哀家想应该也有八成的可能,毕竟鹰卫本是她一手办的。”
皇上的眼光一亮,目光中的热切更盛。
大梁皇室的暗卫有两队,鹰卫和燕卫。
鹰卫是早年太祖皇帝打天下之时,福韵大长公主亲手成立,派人专门训练的一支卫队,共配置六十八人,可人人都可以以一敌百,但是鹰卫内部又有分工,他们有的擅长刺探情报,有的身手奇佳,擅长守卫与暗杀,有的擅长救护等等。
总之,鹰卫虽有六十八人,但当年的威力却堪比一支军队,福韵大长公主将鹰卫训练成了以后,将其赠与太祖皇帝,用以保护太祖皇帝打天下。
可以说太祖皇帝活着能够夺得天下,鹰卫功不可没。
而燕卫则是在太祖皇帝登基以后,按照鹰卫的模式组织训练的卫队,专门负责保护皇帝及皇宫的安全。
燕卫成立于太平年代,与经过战火洗礼的鹰卫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皇上从先皇手中接管了燕卫,可心里一直惦记着鹰卫,既然母后也说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