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借助这些大臣的口,先将齐宸宇的身世宣扬开来。
“第三件事,就是请大舅舅帮忙联络昔日军中的袍泽,说明目前的形势,请大舅舅帮我争取他们的支持。”
大梁境内有诸多兵马,刨除掉在京城京东大营和京西大营的五万兵马,还有各地的驻军,如果齐宸宇率先跑出京城,争取各地驻军的支持,未必没有卷土重来的本事。
所以,他需要宁国公帮他争取各地驻军的支持,以他手中实际掌握的兵马,根本不能与大梁境内的各地驻军相抗衡。
宁国公陈家,在前朝就掌握了数万兵马,以军功起家,及至太祖皇帝攻打京城,先宁国公才和太祖皇帝联姻,娶了福韵大长公主,明确摆出了支持太祖皇帝的姿态,数万兵马尽数归为朝廷。
虽然自先皇起,不再重用陈家,但陈家在军中的影响力并不能小觑。
有宁国公出马,至少能帮他争取一半的各地驻军的支持,这样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战争。
陈家现在和齐宸靖是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就算齐宸靖不开口,宁国公也会帮他争取各地驻军的支持,所以他痛快的应了下来。
“王爷放心吧,我这就下去安排,只是,”他迟疑了下,方才开口:“只是王爷还是要请人将齐宸宇的身世公布天下,这对争取各地驻军的支持很有帮助。”
除非抱着反叛的居心,否则,一个根本不是齐氏血脉的皇帝,和一个先皇正儿八经的皇子,只要是稍稍有些脑子的,都知道会怎么选。
这一点,齐宸靖也想到了,“我会尽快让人请外祖父过来,请他亲自出马,写一封檄文,将齐宸宇的身世公布天下。”
颜和卿是闻名天下的大儒,门生故旧不少,且他在天下文人当中的地位很高,有他出马,亲自撰写的檄文,自然会得到很多人的信服。
宁国公放下心来,匆忙下去安排诸项事宜。
宁国公走后,齐宸靖则有些心事重重。
他知道,现在还远远不到他放松警惕的时候,还有很多场硬仗等着他去打,只是,得知康妍自己出了宫,他难免有些心神不宁。
希望妍儿一切安好,他抚摸着自己受伤的胳膊,心里暗自念叨。
等到皇宫彻底清查一遍,该拉走的尸首都处理掉,太后,齐宸宇的一干妃嫔也都派人看管起来,各处的太监宫女都被赶回各自的地方服侍。
在这场动乱中仍然活着的大臣们被放出宫,已经是第三天后的清晨了。
幸运活下来的大臣们得了暗示,回到家中后,对宫里发生的一切并不隐瞒。
于是,一日之内,京城之内都知道了原先的皇帝并不是齐氏皇族的血脉,而是镇宁侯三公子的遗腹子。
此事,就连宗正家的人都站出来证明了。
一时之间,满京城哗然。
老百姓们议论的宫里发生的趣事,皇上的离奇身世,谁当皇帝他们可能并不关心,他们更感兴趣的是皇宫里的野史趣闻。
有官身的大臣们则议论的是之后的政治形势。
齐宸宇根本不是先皇的血脉,而齐宸靖是先皇唯一的皇子,将来登上皇位是顺理成章的。
看来改朝换代的时候到了,很多人开始摩拳擦掌,寻找可乘之机,弄不好,从此就改换门庭了。
唯有太后的娘家,镇宁候董家成为过街老虎,人人喊打。
而镇宁候董家的暗室内,已经掏出宫的齐宸宇和镇宁候正对面而坐,说着目前的形势。
镇宁侯的面色有些复杂,他也没有想到面前坐着的这个人,这个曾高高在上受他们参拜的皇上,竟然不是先皇的血脉,而是他家那个早早就死去的三弟的儿子。
太后当年也太过于胆大了些。
他是知道三弟从岭南带回来一名侍女,他那个时候还是镇宁候世子,平日里要忙的事情不少,三弟身边一个侍女而已,他根本就不会投注丝毫的关注。
等到三弟去世,当时是皇后的胞妹和自己说她看中了那个婢女,要带进宫,他自然也没有任何异议。
一个婢女而已,皇后看上了是她的造化和福气。
他哪里能想到这个婢女竟然怀了三弟的孩子,而胞妹更加胆大包天,竟然用这个孩子混淆了皇室的血脉,还让先皇立了太子,正大光明的坐了几年的皇帝。
镇宁候有些扼腕,一方面抱怨胞妹的胆大包天,一方面又遗憾若是齐宸靖没有找到证据,齐宸宇还坐在皇帝位上该有多好。
这是他董家的子嗣啊,外甥和侄子还是不一样的。
外甥是外姓人,可侄子是姓董的,流的是他董家的血。
若是没有齐宸靖,这大梁江山以后是不是就是他董家的了。
光是这么一想,镇宁侯就激动的想打哆嗦。
可惜这些都被齐宸靖破坏了。
都怪胞妹,若是能早些将实情告诉他,他帮着谋划一二,说不定眼下就不是这等情况了。
齐宸宇并不知道对面的镇宁候心里已经翻江倒海了。
他正琢磨着出城的事情。
“今日外面的情形怎么样了?”他和丁刚现在都不方面出现在外边,只能让镇宁候派人去打探。
他和丁刚出城后,琢磨了一圈,只有镇宁候董家可靠些,便直接潜入了董家。
他带出来的燕卫和影卫则潜伏在董家四周,护卫他的安全。
齐宸宇的话打断了镇宁候心里的幻想,他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