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位被腓特烈大帝讽刺为欧洲三条衬裙之一的玛丽娅·特蕾莎女王拥有三顶王冠,其中之一便是波西米亚女王的王冠。
在腓特烈大帝宣誓出征之时,奥地利人也迅速的做出了反应,他们与土耳其人达成协议并向英国、法国、俄国提出照会,申请各国对普鲁士出兵。
正如威廉所说,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她的眼中只有黑海出海口,而且普鲁士与她的丈夫彼得三世曾经有过和平协议,因此他拒绝了奥地利人的提议。
法国的路易十六在国内此起彼伏的改革声中焦头烂额,国库的空虚使得他根本没有精力来对付普鲁士。
英国的乔治三世,他的大部分精力被国内的政治力量牵制,加上英国和普鲁士在七年战争中的友好关系,英国是不可能帮助奥地利人的。
在这样情况上,虽说普鲁士和奥地利内部都有人反对此时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因为欧洲各大国的力量纷纷被牵制,不少人也认为,此时正是普鲁士和奥地利决一雌雄的最佳时刻。谁胜了谁就能称霸德意志,乃至问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宝座。
普鲁士军兵分两路,一只三万人的部队由亨利亲王率领,由西里西亚南下,进攻波希米亚。主力八万人由腓特烈大帝亲自率领,在萨克森一线寻找战机。
约瑟夫二世得知普鲁士人出兵后,立即命令奥地利军队总司令弗朗茨·莫里茨·冯·拉西元帅指挥易北军团在萨克森和奥地利的边界挡住腓特烈,而拉西元帅的军队有七万人。另外由恩斯特·吉迪恩·冯·劳东元帅指挥第二军团开往波西米亚挡住亨利亲王,第二军团有两万人。
弗朗茨·莫里茨·冯·拉西元帅参加过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七年战争中为利奥波德·约瑟夫·道恩元帅的参谋长,与恩斯特·吉迪恩·冯·劳东同为元帅的左右手。
可以说拉西元帅和劳东元帅是此时奥地利的镇国双臂,也是腓特烈大帝与亨利亲王的老对手。至于巴伐利亚方面军则是由约瑟夫二世的弟弟托斯卡纳大公利奥波德二世率领。
1778年六月,拉西元帅指挥的易北军团在奥地利边界的一处丘陵地带突然遭遇腓特烈的主力大军,双方立刻摆开警戒阵势,同时派出斥候刺探地方情报。
对面的奥军做出守卫的姿态,奥军将四百多门大炮集中在左翼一处小高地上设立的炮兵阵地上,大约有一万多的骑兵护卫着这些大炮。而中路和右翼则是传统的线列步兵,后方大约有四千多的胸甲骑兵和一万人左右的预备队。
普鲁士全军有五百四十六门大炮,两万三千的骑兵其中一万是胸甲骑兵,以及四万五千的线列步兵。
腓特烈决定命令让斐迪南亲王率领一万骑兵和两万的步兵东渡易北河,从北面进逼奥地利军团,两路都以奥地利军团为目标,实施钳形攻击,尔后切断奥军的后路,并把它合围并歼灭在此地区。
为了执行这一计划,斐迪南亲王率领军队悄悄地向易北河方向转移。六月六日,普军击溃了守卫易北河的零散奥军,上游架起了浮桥,渡到了易北河南岸。而在此期间腓特烈大帝命令部队与奥军进行小规模的接触战,用以迷惑奥军,而大部队则是用铲子,用手边的一切工具来挖掘威廉教给他的一种叫战壕的东西。对面的拉西元帅在接到易北河失守的消息后立刻明白了腓特烈大帝的用意,他立刻下令全军准备决战。
当第二天凌晨,腓特烈发现对面的奥地利人不再被动的防守而是全军出动了,腓特烈明白敌人已经上钩了,腓特烈深信就算是在奥军的猛攻中,他也可以坚持到斐迪南的军队抵达战场。
腓特烈命令普鲁士军队进入一线阵地,普鲁士的阵地上被挖成了一个大大的回字形战壕,为了适应这个时代落后的燧发枪,战壕挖的十分宽,为的就是能够容纳三排人能够前后交替射击,而深度则是到胸前以便依托战壕射击。
但是在对面的奥地利人看来却是十分的怪异,只见对面的普鲁士人好像兔子一样,只露出了一个大大的脑袋和脖子,别的都看不到更别谈瞄准了。
拉西元帅果断下令炮兵开火,听到拉西元帅的命令,四百门大炮轰隆隆的奏起了协奏曲,只是怪异的是炮兵的准头十分的差劲。其实也不能怪炮兵的准头差劲,那个时代的各国用火器可没有膛线什么的,再加上战壕虽宽,可是瞄准很苦难,前后都是土地杀伤不了多少敌人啊。
拉西听到汇报后,觉得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于是他命令将大炮抵近射击,以增加杀伤。但是就在他下令的时候回字形战壕中间阵地上的普鲁士大炮开火了,普鲁士的大炮可没有那样的顾虑,就在双方大炮发威的时候,双方的士兵夜进入了射程。以当时的火枪来看射程在300米左右,但是奥地利人愣住了,普鲁士人在战壕后面,他们不好瞄准啊。
相反的是对普鲁士来说,奥地利人简直就是最好的靶子,一轮齐射依托着战壕比他们站着射击时可精准多了。
拉西元帅一见如此暴跳如雷,他命令奥地利的骑兵做好准备,从左翼切入战场,把那些普鲁士地老鼠